閩南網1月15日訊 “我想給方圓送一輛自行車!”前天,海都互助會暖冬行動之“愛的漂流瓶”第一站走進德化雷峰中心小學,38名留守兒童,有38個新年心愿。第一個漂流瓶里藏著12歲女孩方圓的心愿,是要一輛自行車。她希望上了初中,可以騎著自行車,早點回家陪伴奶奶(德化12歲女孩每天走山路上學 新年想要一輛自行車)。昨天,想幫方圓圓夢的愛心讀者紛紛打來電話,海都記者將盡快與您聯系,為孩子圓夢。
其實,在德化雷峰中心小學,每一個色彩斑斕的新年愿望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動容的故事。孩子們平日缺少父母親密的陪伴,一個洋娃娃或者足球都會成為孩子們的陪伴。
你愿意給孩子一個陪伴嗎?那就拾一個愛的漂流瓶吧!每個漂流瓶里都裝著一個孩子的新年愿望,歡迎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或關注“海都互助會”微信號加入暖冬行動。
步行4小時回家的他 想替爸爸要輛電動車
NO.2 12歲的張偉添:想要一輛電動車,這樣爸爸就不用挑擔子走山路
星期一凌晨5點多,天空微亮,12歲的張偉添被木頭房墻壁縫漏進的風凍醒,穿好衣服的他坐在灶臺邊吸溜地吃完地瓜稀飯,連嘴巴都顧不上抹,抓起書包就往外跑。張偉添住在一個叫豁口的地方,在離學校非常遠的山里頭。每周一,他必須步行崎嶇的山路2個多小時到車站,趕上7點45分的第一班車去上學。下車后,還得步行1個多小時才到校。借著熹微晨光,他抄小路一路小跑。
最后一個到達教室的他,看了眼腳下的新鞋,蠟黃的臉上露出笑容。常年翻山越嶺往返于學校與家之間,去年一年,他已穿壞4雙鞋,前一雙鞋他穿得小腳趾都露出來才換。
偉添的手緊緊揣在右口袋里,里面有他坐車剩下的1元錢,那是他未來5天的零花錢。他小心翼翼拿出書本,左手翻書時,露出虎口的新疤痕。原來他上周回家,幫爺爺切豬肉去集市賣,不小心砍傷手。
“幸虧九年義務教育,否則他都上不起學。”校長惋惜地說,雷峰中心小學校區共38個學生,他熟悉每個孩子的情況。他擔心正讀六年級的偉添不再念初中。“上學挺快樂。”偉添認真地說。
此刻操場上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生正上體育課,11個孩子的嬉鬧聲分散偉添的注意力。一下課,他沖到操場上,看他們抱著籃球在操場上奔跑追逐。他站在旁邊看得笑彎了眉眼。球滾落到草叢里,他快速奔跑過去,胳膊擺動間,露出外套兩側粗大的線頭。偉添曾從門房大叔那借來針線,粗糙地縫了幾針。沒過幾天,左邊口袋又裂開。跑步時,偉添用左手按住口袋,防止裂得更大。
前天,他在紙上寫下心愿,想要一輛電動車。他說每次他背著書包回家都累,父親挑擔子趕集肯定更辛苦。如果有輛車,爸爸就可以省下很多力氣。“姐姐,只能寫一個心愿嗎?”他小心翼翼地問記者。沒等記者回答,他自顧自地說:“心愿當然只能許一個,怎么能貪心呢?”追問下,原來他還想要幾雙鞋子,“回家要爬好多坡,鞋總壞”,他咬緊下嘴唇。
上第二節課時,窗外下起雨。他走神了。他說因為周六他得幫爺爺種馬鈴薯,周日還得和爸爸去集市賣糧食,“雨天路爛,沒法走路”。
從城市轉校農村 雙胞胎兄弟不太適應
NO.3 14歲的雙胞胎兄弟:哥哥涂偉洪、弟弟涂偉波,
他們倆都想要遙控直升機,可以和同學們一起玩
“你才是被學校踢出來的呢!”每次同學們開他們玩笑,涂偉洪、涂偉波兄弟倆總是氣哼哼的。
14歲的涂偉洪和涂偉波雙胞胎兄弟倆,是新來的轉校生,這學期剛到雷峰中心小學上六年級,一到五年級時,他們讀縣城德化第三實驗小學。從城里回到農村上學,還要離開父母住校,兄弟倆突然成了留守兒童,生活和學習都靠自己,兩人一直還不適應。
“你喜歡這個學校嗎?”弟弟涂偉波搖搖頭,“學校人太少,都沒有人陪我們玩”。涂偉波說,以前,爸爸在泉州工作,媽媽在德化縣城一家制衣廠打工,哥倆和媽媽一起租房子住。去年,不知道為什么,爸爸媽媽一起去福州工作,爸爸當司機,媽媽當服務員。
吃完晚飯后,兄弟倆和同學們在夜幕下的操場打鬧。操場的風特別大,哥倆都只穿著衛衣,一直戴著帽子。
半個小時后,大家回教室上夜自習。快期末考了,學習上比平時要忙了不少。
弟弟說,去年生日,他的心愿是想要一架遙控直升機,可是爸爸沒給他買,所以今年他的新年心愿就是要遙控直升機。
巧的是,哥哥也想要一架遙控直升機。他們說,這樣就可以和同學們一起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