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溪龍涓鄉,有一種本土的手工餅叫龍涓大餅,它是當地嫁娶時候必備的糕點。手工制作、皮薄餡厚、古早味道、滿口留香,樸實的大餅里面包裹著沉甸甸的祝福:花生寓意早生貴子,肥肉寓意家財萬貫,芝麻寓意五谷豐登。
如今,龍涓大餅也隨著安溪茶葉飄香全國各地。每年中秋時節,龍涓大餅的需求量大幅攀升,漸漸成了安溪特有的中秋餅。
爐上煎烤,香氣四溢
憶往昔 肩挑煎鍋 翻山越嶺做餅
家住龍涓鄉下洋村、現年58歲的李開發從小就跟隨著父親做餅。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李開發的父親便挑著三四十斤重的煎鍋翻山越嶺做餅。由于歷史原因,李開發做餅中斷了一二十年,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他才重新找出父親當年用過的煎鍋,繼續做大餅。直到近幾年改用燃氣煎鍋,兩口舊煎鍋才“功成身退”。至今,李開發一直珍藏著父親當年用過的那兩口煎鍋。
李開發說,以往吃餅的都是本地人。在田里勞作時,就把大餅當成充饑的干糧。當時的餡料比較單一,現在制作餡料的食材多達十余種,包括白糖、花生、花生油、芝麻油、蔥酥、芝麻、豬肉、桔餅等,但依然延續著手工制作的傳統。
熬肉制餡
制大餅 層層工序 繁瑣又講究
李開發說,制作大餅最為繁瑣的一道工序就是備料,必須提前備料。為了保持餡料的香味持久,在每年香蔥大量上市的季節,他與兒子就會趕去原產地采購。將買回來的香蔥曬干,然后再進行油炸,做成蔥酥。
花生炸至七八成熟然后碾碎,將曬干的桔餅切丁,五花肉也要去皮煮熟切丁,待所有準備工序妥當后,再將蔥酥及炒熟的芝麻和在一起,制成餡心。
餅皮與餡心都要過秤,保證每個大餅的餡料基本一致。在制作現場,大家分工明確,搓條、切塊、包餡,緊接著是把面塊壓成面餅,揉進餡料,做成餅胚,然后把餅胚放入餅模,壓制成形。刷上一層雞蛋液,再蓋上一個紅“囍”字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