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溪縣西南邊陲的龍涓福都小學先后培養出4位博士18位碩士,遠近聞名。一所基層小學,為什么能走出如此多的高學歷人才?日前,記者走進福都小學,探尋該校人才輩出的奧秘。
十年耕耘人才輩出
走進福都小學,映入眼簾的是一塊書寫著“知識改變命運,奮斗實現理想”的立志墻……該校辦學至今已有50多年,現有在校生202人,6個教學班,教師11人,2012年被評為市級文明學校。
校長肖福良介紹,10多年前,學校的校址設在村里的陳家祖厝;2008年,村兩委爭取上級支持,拆除危房校舍,興建教學樓;2014年4月份,縣財政撥款150萬元以及熱心教育企業家捐資100萬元,興建綜合樓。2011年,該校學生肖偉集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現被保送本校就讀碩士;2014年,該校學生陳樹生考入北京航空大學碩博連讀……轟動了整個鄉村。
值得一提的是,英發家具董事長陳明輝,也曾是福都小學的學子,1979年考入海南島華南熱帶作物學院,成了村里第一名大學生。現在他創辦了公司,產值達到2.5億元以上。
據龍涓鄉黨委書記魏中南介紹,龍涓鄉自古人才薈萃。該鄉公職人員有不少在省市縣黨政機關擔任要職。此外,在外投資創業有成者也比比皆是。近年來,福都小學人才輩出,畢業生現任處級干部3人、科級干部6人;博士4人,研究生18人。2005年以來,已有200多人考入大學;2015年在校大學生98人。
興學重教蔚然成風
福都村一直以茶葉、水稻種植為主業,經濟落后。因此,福都村民認為改變命運、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就是知識。多年來,該村普遍重視教育,教育質量一直名列龍涓鄉前茅。
村黨支部副書記肖小云介紹,福都村古時就有“華屋亦可不造,良田亦可不置,詩書不可不讀”的訓條,重知識、重教育的氛圍濃厚。現在,誰家孩子考上大學,大家都會一起慶祝。村民再苦再累,也不會讓孩子輟學。
孩子的成才關鍵在于學校。“近年來,福都小學抓細教師學生的常規管理,引導教師立足于課堂,創新于課堂,積極探尋適合本校特色的教改模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肖福良說。
與此同時,福都村“傳幫帶”也蔚然成風。比如,事業有成的陳明輝,為了鼓勵村里的孩子讀書,個人捐資數萬元,在福都村設立了獎學金,每年獎勵考上大學的學子;每年正月初三召開全村大學生座談會,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歷以鼓勵大學生。“全村在校大學生創建了勵志QQ群,所有人在群里一起互相討論學業,相互鼓勵。”福建農林大學在讀研究生陳炳枝說,今后有機會,也想把自己的就學經歷講給現在的福都小學學生聽。 □記者羅劍生 通訊員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