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人士登門看望張金偉
悲情 病魔接二連三纏身
張朝土是安溪縣桃舟鄉棠棣村祖厝洋人,家中獨子張金偉今年22歲。孩子生病前,他們過著清貧的生活,家庭溫馨和睦。不過,他卻一直有隱隱的擔憂:兒子在3歲時查出小腸有一黑點。
看著兒子長大成人,張朝土剛想把提著的心放下,病魔卻無情來襲。2012年,他花掉不少積蓄剛在老家翻建好一層樓,這一年,20歲的兒子被確診為小腸息肉綜合征。住院期間進行了兩次大手術,花費18.85萬元。這次治療,張朝土夫婦不僅花光了所有積蓄,還向親朋好友借了10多萬元。所幸,經過治療,兒子逐漸康復。
2013年5月,張朝土夫婦來到廈門打工。2014年,兒子也前往廈門,一家三口省吃儉用,打算用3年到5年的時間還清所有債務。然而,這個貧寒之家再起波瀾。今年4月15日,張金偉再次因“漸進性右側陰囊腫大”入院,轉入福建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后,確診為右睪丸腫瘤,惡性間質細胞瘤。
為了救兒子,張朝土夫婦只好再向親友借來第一期手術和化療的5萬元費用,手術很順利,但后續還有12個療程以上的化療,至少需要15萬元的治療費用。
感恩 打工還錢傳遞愛
5月30日,張朝土夫婦帶著兒子前往福州進行第二次化療。
張朝土說,兒子還要與病魔抗爭一段時間,但他們不會忘記眾人的幫助。在張金偉第一次發病需要手術治療時,當時的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干部科科長陳仁是棠棣村的駐村書記,他帶著村兩委登門詢問病情,并向桃舟鄉黨委、政府反映相關情況。桃舟鄉鄉長王小鵬得知后,帶著民政部門送來了慰問金,并幫忙聯系好省城的醫院。
這次,走投無路的張朝土寫下求助信發到網上,社會各界踴躍捐款。在廈門大學工作的張玉輝和張裕乾發動了38名在廈門打拼的同村人進行愛心捐款,當天就籌集了1萬多元的善款。
對于各界的幫助,張朝土心存感恩。他說,這些錢是大家給兒子第二次生命的救命錢,但這錢得還。“我靠打工不僅要治好兒子,還要一點點還給大家,以后這些錢還能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記者 張曉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