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茶香飄蕩。今年,安溪縣春茶整體呈現“產量略減,質量提升,價格平穩,銷路通暢”格局;家居工藝春交會總訂貨額近1億美元;湖里園首批企業已入駐;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開園,進入運營階段;境內第三條高速公路泉三連接線通車在即……整個茶鄉經濟社會正平穩駛上“快車道”。
日前,“守望家園”福建省涉臺文物保護成果展60組圖片在安溪展出,讓廣大參觀者全方位了解臺灣與大陸血肉相連的深厚關系。 (林育金 謝松玲 攝)
“傳統產業抓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助培植壯大,城鎮建設更宜居,民生服務持續改善。”“四輪驅動”,讓百萬茶鄉人民邁向強、富、美。2011年至2014年,全縣GDP年均增長12.3%;公共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1.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8%。
茶業提質時 鐵藝再開花
“五一”前后,本來是春茶采摘時期,但位于安溪縣長坑鄉的杉品茶業生產基地并沒有開始采摘,這是利用高海拔氣候差異和茶樹修剪,今年春茶采摘期將延至6月。近幾年來,這里的茶葉采制多次成功避開多雨天氣,茶葉品質得到有效保障。
過去,茶葉生產“看天吃飯”,現在是“測天吃飯”。安溪茶農、茶企、合作社與政府部門配合,合理制定采茶方案。根據海拔、溫差等因素,精致化調節修剪時間;通過肥水調節,延長茶葉采摘期;依靠全天候曬青房等設備提高茶葉采制率。
為提高茶葉品質,安溪持續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聯作制等現代產業組織模式,化解一家一戶、小農生產帶來的產業風險;全面貫徹《地理標志產品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弘揚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引導低海拔、低效益、高坡度和田地茶園退茶還林、還果、還蔬、還花、還藥。
建設中國茶業交易中心,推動茶葉大宗商品和茶園林業產權電子交易;發展茶業電子商務,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辦好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承建福建泉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茶葉園)、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著力攻克產業發展共性的技術難題;發展茶包裝、茶機械、茶配套、茶食品、茶文化創意、茶休閑旅游、茶會展等,推動產業接二連三集群發展。
4月,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第50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上,安溪縣家居工藝企業5件作品參加“2015金鳳凰創新作品大獎賽”并獲大獎,這是家居工藝作品連續4年多場次在全國性展會斬獲大獎。
成績的取得,在于近年安溪縣大力推進工藝美術人才隊伍建設,引導企業在產品設計創意上下工夫,摸索文化創意、休閑旅游、傳統工藝與商業結合等企業發展模式,向產品附加價值要效益;促成企業與行業協會、高校、職業中專學校等建立產學研合作聯盟;倡導企業“國際國內市場兩條腿走路、線上線下兩步棋”營銷,支持產業發展。
2014年,全縣家居工藝企業出口總額近35000萬美元,同比增長18.57%,網上交易接近10億元人民幣,繼2013年再實現100%的增長率,尚卿鄉入選全國首批“淘寶鎮”,灶美等5村被評為全國“淘寶村”。目前,安溪縣工藝產業已初步形成“國際國內、線上線下”全方位發展的格局。
除茶業、家居工藝業外,安溪還大力支持三安鋼鐵、旺旺食品、泰興特紙、閩華電池等企業技改擴建。至2014年年底,全縣65家企業技改新增產值120億元以上,總產值年均增長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