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在安溪金谷溪岸文藝村,這片充滿藝術氣息的地方,一場備受矚目的“周末戲相逢”福建優質文化文藝資源直達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熱熱鬧鬧地拉開了序幕,讓初春的金谷溪岸文藝村煥發出勃勃生機。金谷溪水潺潺流淌,那清脆的水聲仿佛是大自然為演出獻上的輕柔伴唱。
據悉,此次活動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聯合主辦,安溪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金谷鎮人民政府承辦,安溪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安溪縣茶文化藝術中心共同擔綱演出。活動別出心裁地以岸邊、溪水中的碇步橋、月牙島為舞臺,構建起多維度、多空間的表演場景,解鎖了藝術空間的全新玩法,探尋著大自然藝術與人文藝術融合的哲學密碼。
午后三點,金谷溪岸文藝村沿岸早已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村民們臉上寫滿了對這場演出的熱切期待;孩子們則如歡快的小鹿,在人群的縫隙間嬉笑奔跑、穿梭不停;游客們更是舉著手機,眼睛緊緊鎖定戲臺,手指時刻準備按下快門,生怕錯過這場文化盛宴的任何一個精彩瞬間。
演出在舞蹈《望春風》中正式啟幕,在階梯式的主舞臺上,舞者們身著素雅且飄逸的長裙,在柔和燈光的籠罩下,身姿輕盈似燕,舞步靈動多變。她們以優美的肢體語言,將春日茶園里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演繹得入木三分,臺下觀眾的目光被深深吸引,仿佛身臨其境,置身于那片綠意蔥蘢的茶園之中。
緊接著,高甲小戲《公子游》的丑角演員在群眾中壘砌的石頭上驚艷亮相,那詼諧幽默的神態、夸張逗趣的動作,瞬間就點燃了現場的氣氛,演員的表演從群眾中自然過渡到月牙島上,因地制宜將戲融入到景觀當中,臺下觀眾的笑聲此起彼伏,掌聲、叫好聲交織成一片,現場氛圍熱烈非凡。
當南音《直入花園》的悠揚旋律緩緩響起,現場瞬間安靜下來,尋找演員的身影,隨著聲音找到了在碇步橋、潺潺溪水上的演員。所有人都沉浸在這承載千年閩南古韻的曲調里,琵琶與三弦的完美合奏,讓音符如同靈動的精靈,在空氣中輕盈跳躍、流淌。幾位年長的觀眾不自覺地閉上雙眼,輕輕跟著哼唱,臉上滿是陶醉的神情,似乎被這熟悉的旋律帶回到了遙遠的年少時光。
隨后的戲曲折扇表演《戲韻流芳》大膽創新,將傳統戲曲與現代舞蹈巧妙融合。舞臺上,演員們手中的折扇上下翻飛、開合自如,時而如彩蝶翩翩起舞,時而似行云流水自然流暢,扇影交錯之間,傳統與現代碰撞出的藝術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們目不暇接、贊嘆連連。
作為安溪茶鄉的特色代表,茶文化在這場演出中璀璨奪目。舞蹈《繡茶香》的舞者們手持竹籃,腳步輕盈靈動,抬手投足間將采茶動作的優美與靈動展現得恰到好處,仿佛化身成在茶園中辛勤勞作的茶農,生動地勾勒出茶鄉濃郁的生活氣息;《晾青魅影》則憑借舞者們富有張力的肢體語言,巧妙地演繹了鐵觀音制作技藝中“晾青”這一關鍵環節,將茶鄉勞作的獨特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大提琴獨奏《天鵝》在碇步橋上登場,為整場演出增添了一抹別樣的國際色彩。低沉醇厚的西洋樂器音色,與溪水聲奇妙地交融在一起,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聽覺盛宴,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高甲小戲《賞花》一劇憑借生動的劇情、演員們精湛的扮相和表演,將高甲戲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現場觀眾沉浸其中,喝彩聲不斷。高甲小戲《憶十八》中,演員們憑借深情的唱腔、細膩入微的表演,將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緩緩道來,臺下觀眾們沉浸在劇情之中,不少人眼中泛起了感動的淚光。
演出結束后,現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許多觀眾仍沉浸在方才的精彩表演里,意猶未盡,紛紛涌上舞臺,與演員們合影留念,想要定格這難忘的瞬間。
“這樣的演出真是太有意義了!”帶著孩子前來觀演的觀眾肖劍欽難掩激動之情,感慨地說道,“既能讓孩子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又能讓我們重新領略家鄉的獨特風情。”
安溪縣文體旅局局長蔡雅娟表示,這場“周末戲相逢”福建優質文化文藝資源直達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不僅是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更是一次觸動心靈的深刻共鳴,它讓人們在藝術的海洋中盡情領略茶鄉的獨特魅力,在傳統的傳承與創新中,望見未來的無限可能與希望。
(張錦川 曾鴻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