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22日訊 2014年,安溪鐵觀音以58.7億元的品牌價值,超過西湖龍井,首次榮膺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首,并獲評中國茶業十大轉型升級示范縣。
春茶萌動,茶鄉安溪也即將迎來最繁忙的采制季節。日前,安溪縣政府召開了茶業工作會。盡管受大經濟形勢的影響,目前全國茶行業都較為低迷,不過安溪鐵觀音有品質、品類、品牌優勢,也有歷史積淀、全民運動的優勢,且看2015年,安溪茶危中如何見機,彎道如何超車。
管控質量安全生命線
力爭2015安溪毛茶合格率100%
盡管受大經濟形勢的影響,茶市低迷,但安溪舉源合作社、華源茶業、興溪茶業、杉品茶業、桃源有機茶等企業、合作社,依然保持暢銷勢頭,再次印證:只要管控到位,只要質量安全,就不愁銷路。安全,就是品牌,就是競爭力,就是制勝法寶。
安溪縣副縣長王金章在剛剛召開的茶業工作會上表示,今年,安溪茶業將始終保持茶葉質量安全監管的高壓態勢,確保2015年全縣毛茶在制品抽檢合格率達到100%,茶葉企業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農資購買卡使用率達到100%,外來茶農殘超標案件查處到位率達到100%。
現在安溪境內有4萬噸左右的鐵觀音,境外還有7萬噸,大量的鐵觀音充斥市場,都以“安溪鐵觀音”名義對外銷售,一旦有閃失,通通安溪買單。今年,安溪的一個主攻方向就是,運用政府公信力,管好、用好、宣傳好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引導認標消費,通過管好“真的”、管住“好的”,來區隔“假的”、區隔“違規的”。對于目前91家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準用企業,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產品下架、重罰重處,堅決公告吊銷用標資格,直至吊銷營業執照。
傳統工藝制好茶
做老百姓喝得起的民生茶
在茶業工作會上,安溪縣委副書記、茶管委主任陳文聰表示:“清香、濃香、陳香的國家標準,我們都有了,而且實踐和市場雙重證明,凡是嚴格按照標準制茶,茶葉品質都能得到保證,市場銷路也完全不用擔心。”
近幾年,安溪提倡回歸傳統制茶工藝的聲音頻現,各界也始終在行動,從安溪縣農茶局每年舉辦萬人茶農培訓,到制茶大師親手指導農戶做茶,各式研討會持續舉辦……從前青蒂綠腹紅鑲邊,喝起來蘭花香、觀音韻明顯,滋味醇厚綿長的安溪鐵觀音又漸漸多了起來。
那么,好茶是不是一定就是高價呢?如今,八項規定全面推行,茶葉功能回歸本位、價格回歸理性,安溪縣從去年起便開始“兩腿走路”,加快構建以大眾消費為主的贏利模式。“兩腿走路”,一是高端茶,按照最傳統的工藝,精細管理、精細加工,推行私人定制、企業定制,走高端消費路子;二是大路茶,走工業茶的路子,走大眾消費路子。
從“走出去”到“請進來”
體驗營銷打造最美茶園
過去,安溪十萬營銷大軍到全國各地推介布局網點,開疆拓土;2000年后的幾年是產品為王,追求茶的香和韻,2006年左右是品牌為王,追求的是品牌效應。現在,是消費者為王,追求的是有機、健康,更加注重親身體驗。
從2015年起,安溪將以更真誠的心態“開門迎客”,從“走出去”推介辦活動、設網點為主,變為以“請進來”實地參觀、體驗營銷為主。
如今,安溪縣森林覆蓋率66.5%,高于全省水平65.9%,政府多年來力推“生態茶園”的管理方式,生態脆弱區茶園退茶還林、還花、還果、還蔬,每年近千畝,既減少粗制濫造,又為特色農業、設施農業騰出發展空間,并全力打造莊園業態。
華祥苑、八馬、高建發、中閩魏氏、年年香、仙踏石、杉品、三和、大坪茶海明珠、西坪鐵觀音發源地、譽豐國心、山國飲藝、綠色黃金等一大批莊園項目正在興起,茶旅結合的模式已越來越受消費者們推崇。(海都記者 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