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15日訊 金秋時節,茶香彌漫。安溪鐵觀音秋茶上市之際,9月28日~29日,一場以“重搖青重發酵”為核心主題的首屆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挑戰賽,在全國首個烏龍茶質量安全示范區安溪縣虎邱鎮的石山村隆重上演。
制茶能手結對競技 黃東華 攝
來自全縣各產茶鄉鎮及安溪茶校的24名制茶能手,與虎邱鎮石山村24名制茶能手結對競技。各組選手嚴格按照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操作流程,使出渾身制茶絕技,共同完成安溪鐵觀音茶葉初制加工,氤氳起濃厚觀音韻。
和以往賽事不同的是,此次安溪鐵觀音制茶大賽要求“重搖青重發酵”。大賽評委、國家級非遺烏龍茶(鐵觀音)制作技藝傳承人、安溪鐵觀音制茶榮譽大師魏月德介紹,重搖青重發酵制作工藝,讓安溪鐵觀音茶葉韻味更足、茶湯醇厚綿長,又易于保存,深受資深愛茶人的青睞。
作為“全國產茶第一大縣”,安溪茶業已有千年歷史,以重搖青重發酵的安溪鐵觀音做青工藝古法制茶也延續了數百年之久。一個時期以來,為適應市場,安溪茶農借鑒臺灣制茶技術,采用輕“發酵”工藝制出烏綠圓緊、鮮香甘銳的鐵觀音,一時成市場新寵。
“一二十年來,安溪鐵觀音為適應市場消費者的需求,經歷了從清香型主導到清香型、濃香型并舉再到如今的傳統古早味、重韻重香三個階段,做青工藝也由‘輕’變‘重’,從輕搖青輕發酵工藝回歸重搖青重發酵工藝,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安溪縣農業與茶果局局長蔡建明談道。
賽事舉辦地安溪虎邱石山村,別稱“石皮坑”,這里的鐵觀音生長在巖石縫中,有著神奇的“石山韻”,是出產傳統安溪鐵觀音好茶的絕佳地之一。“石山韻”鐵觀音在近30多年里,銷往全國,出口海外,牽動幾代人的味蕾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