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區治理面臨重重挑戰,安溪縣城廂鎮五峰社區富源小區毅然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社區居委會自建物業。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演繹出一曲居民幸福、社區繁榮的華麗樂章。同時,居委會自建的物業,一旦出現不作為、亂作為現象,可受到社區及鎮黨委政府的監督及約束,對公共收益這塊更具有約束力。
外聘物業公司亂象 催生自治模式
踏入富源小區,目光所及之處,一排排居民樓整齊林立,道路干凈整潔,呈現出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然而,誰又能想象得到,這個如今充滿和諧氛圍的小區,往昔卻深陷于諸多管理難題的泥沼之中。
作為安置小區,富源小區居民大多是拆遷安置戶,其中安溪縣城廂鎮土樓村安置戶占比達60%,城廂鎮磚文村安置戶占比為40%,房屋出租現象極為普遍,居民結構復雜多樣。回顧過去,社區也曾嘗試勞務派遣外部物業公司來管理,但這一舉措卻暴露出了一連串的弊端。
五峰社區黨支部書記謝端端深有感觸地回憶道,外聘物業公司在日常管理時,時與業主出現沖突。就拿違規搭建來講,有私人性質的物業公司,可能因管理疏忽,未能及時制止業主的違規搭建行為。當然,也不排除存在一些為圖私利、對違規搭建縱容默許的不當做法。當這些違規搭建行為被其他居民投訴后,后續的處理工作變得極為棘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拆除,這一過程又不可避免地引發了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矛盾。而居委會自己管理的好處是,一旦察覺到業主有諸如私自敲墻開門、搭建彩板等違規搭建的意圖,物業工作人員便會在第一時間通知社區工作人員聯合執法隊迅速行動,對業主發出嚴肅而鄭重的警告,明確告知其破壞主體結構等物業法規定的違規行為將會面臨處罰,要求其立即停止違規行為并將墻體恢復原狀。通過這種積極主動的方式,有效避免了違規行為的實際發生,從而從源頭上減少了后續可能產生的一系列矛盾糾紛。
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社區居委會發現外聘物業公司和居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正是在這樣的艱難背景之下,社區自建物業的創新想法在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心中悄然生根發芽。“我們一定要找到一種更為出色的管理模式,切實為居民辦實事、解難題。”謝端端說道。隨后,在城廂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社區毅然決定踏上探索自建物業新模式的征程。
低廉停車費帶來房屋好租的驚喜
作為安置小區,富源小區居民構成復雜多樣,房屋出租現象極為普遍,這使得停車問題成為小區管理中最為棘手的難題。自居委會決定親自管理,從自建物業公司起,停車問題的解決便被提上了首要議程。
五峰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黃月彬介紹,往昔,小區內停車秩序混亂不堪,車輛肆意停放,這不僅嚴重妨礙了居民的日常出行,還頻繁引發鄰里之間的糾紛矛盾。“我們必須探尋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徹底解決停車難題,從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為了制定出合理的停車方案,社區居委會全方位地考慮居民的實際需求,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精心策劃并設計了多個方案以供居民選擇。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終確定的方案一經推出,便遭遇到業主們的強烈抵觸。“畢竟涉及收費問題,業主們起初難以接受,這也是人之常情。”黃月彬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感慨地說。
但是,社區工作人員并沒有因此而退縮半步。他們不辭辛勞,挨家挨戶地登門拜訪,以極大的耐心和細致入微的態度,向業主們詳細解釋方案的具體內容以及其所具備的顯著優勢。“我們誠懇地告訴業主,這個方案從長遠來看,是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著想。雖然需要收費,但其收費標準極低,而且計費方式非常靈活。”具體而言,富源小區的停車方案針對業主車輛實行每天封頂3元的收費標準,并且采用充值式計費模式。業主只需充值100元,若天天停車,可使用長達33天,實際使用多少天便收取相應天數的費用,若未使用則不收取任何費用。如此計費方式,在全國范圍內都堪稱極為低廉。與此同時,為了切實保障租戶的停車權益,租戶車輛同樣可以享受同等的收費標準,且每套房可登記一輛車。
經過長達一個星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業主們的態度開始逐漸發生轉變。而歷經兩年時間的實踐檢驗,業主們更是深切體會到了這個停車方案所帶來的諸多好處。“以前小區道路被車輛堵得水泄不通,如今道路暢通無阻,出行既安全又便捷。”租戶陳先生滿心歡喜地說。對于拆遷戶而言,這個停車方案還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獲。由于小區停車方便,房屋的出租競爭力得到了極大提升。“以前房子很難租出去,現在租客一聽有停車位,都愿意租了。”拆遷戶張大姐笑著說。
如今,漫步在富源小區,車輛停放整齊有序,居民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舒適愜意。小區內的停車位上,車輛整齊地排列著,道路寬敞而整潔。“我們的停車方案不僅成功解決了停車難題,還極大地促進了小區的和諧發展。”謝端端自豪地說。
通過物業費減免政策獎優扶困
在解決了停車難題,規范了小區管理秩序之后,富源小區社區自建物業在關懷居民生活方面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一系列費用減免措施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每一位居民的心田。
一踏入小區物業公司服務中心,宣傳欄上張貼的費用減免和福利政策宣傳資料便立刻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記者留意到,不少居民圍聚在那里,全神貫注地仔細閱讀,并不時低聲交流,對這些政策滿懷關注與期待。
在教育激勵層面,小區的政策成效斐然。今年考上“211”高校福州大學的小謝同學興奮不已地告訴記者:“社區給予我們學生的獎勵,絕非僅僅局限于物質層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對我們努力付出的高度認可。免物業費和現金獎勵,讓我深刻認識到學習不僅關乎個人的前途命運,還能夠贏得社區的重視與鼓勵。我必定會加倍努力,在未來以實際行動回報社區。”小謝堅定有力的話語,淋漓盡致地彰顯了社區教育激勵政策所產生的積極深遠影響。
謝端端向記者介紹,富源小區居民大多為純安置戶,部分群眾在繳納物業費方面確實存在困難。鑒于此,社區緊密結合不同群體的實際需求,精心制定了一系列全面細致的費用減免政策。對于殘疾人家庭,依據殘疾程度給予相應的減免優惠,倘若一戶家庭中有兩個以上殘疾人,則全部免除物業費;重大疾病患者家庭,在醫療保險報銷后超過4萬元(包含4萬元)的,可免全年住房物業費,如患有惡性腫瘤(需放療、化療、鎮痛治療)、腎功能衰竭(需透析治療)、白血病患者需長期用藥等特定病例的家庭免全年住房物業費;對初高中被評為校級“三好生”及參加市級以上競賽獲獎的學生,減免本年度全年住房物業費,考上“985”“211”高校的大學生不僅免本年度住房物業費,還能獲得物業1000元獎勵;家中育有政策允許范圍內3孩以上(包含3孩)的家庭,憑戶口本可減免全年住房物業費。
實現收支平衡后 盈余讓居民共享
在推出一系列惠民的費用減免政策,切實為特殊群體排憂解難之后,富源小區社區自建物業在整體的經濟管理方面同樣展現出了擔當精神,讓居民們切實感受到了公平與溫暖。
秉持著讓利于民的理念,富源小區的物業公司在政府補貼期間,積極踐行減輕業主經濟負擔的承諾。第一年,物業費僅以每平方米0.48元的親民價格收取,如同一股暖流,為居民開啟新生活送上了貼心關懷。第二年,物業費適度調整為每平方米0.72元,而到了第三年,也僅為每平方米0.94元,每一步調整都兼顧了小區發展與居民承受力。
走進富源小區物業公司的辦公室,那一疊擺放整齊的收支賬單,宛如小區財務管理精細與嚴謹的無聲見證者。謝端端堅定地表示:“我們對小區各項收支實施精細化管理,每一筆費用都有憑有據,清晰可查。”
而在居民最為關注的公共收益管理方面,社區表現出責任擔當。專門設立的獨立對公賬戶,穩穩地守護著公共資金的安全。社區精心聘請專業財務和會計人員,他們憑借嚴格的財務制度,確保每一筆收支精確無誤,從而為財務透明筑牢了根基。每半年一次的公共收益公示,讓業主們得以清晰洞察資金動態。不僅如此,社區每年邀請審計部門進行專業審計并出具報告的做法,更是將財務透明演繹到了極致。此舉措充分考量到業主可能在財務專業知識領域的局限,以權威的審計成果給予業主最為明晰、最為安心的交代。
“我們社區居委會自建物業始終將服務業主置于核心位置,堅決不以營利為首要目的。”在持續維持收支平衡的前提下,一旦有盈利空間出現,社區定會毫不猶豫地把其中一部分轉化為對居民實實在在的福利回饋。例如在春節等重要節日,為居民發放米油等生活用品;在收入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參照其他村的做法,在重陽節慰問老人等。這種以民為本、共享發展成果的模式,讓富源小區充滿了溫情與希望。社區居委會自建物業,在富源小區演繹出一曲居民幸福、社區繁榮的華麗樂章。(安溪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