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茭白成熟的季節,龍門鎮桂瑤村種植的千畝茭白迎來采收高峰期。連日來,茭農們搶抓時節,忙著采收新鮮的茭白筍。
走進桂瑤村泗茂角落的茭白種植基地,放眼望去,翠綠的茭白葉一叢叢挺立在水中,迎風搖擺,茭農們穿梭在茭白田里,嫻熟地采摘鮮嫩的茭白筍。“今年的收入應該不錯,種了120畝左右的茭白,高峰期一天要請20到30個工人采摘。”龍門鎮桂瑤村茭白種植戶葉進元欣喜地說。
“茭白只要坐在家里賣,泉州、同安、廈門的商販上門來收購,外省商販也來了不少。”得益于優異的生態水源和氣候條件,以及合理的管護措施,龍門鎮桂瑤村黨支部書記葉宗和底氣十足地告訴記者,今年桂瑤村的茭白整體質量和產量相比往年均有所提升,加上近年來引進的茭白新品種產量高、營養價值豐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吸引很多省內外的商販來收購,不愁銷路,收入也增加不少。
龍門茭白種植歷史悠久,肉質細膩白嫩。目前茭白主產區有桂林、桂瑤、龍美、翠坑、觀山、溪內等6個村,共有種植基地5000多畝,畝產茭白約5噸,農民畝均收入達9000元-13000元,年產量2萬多噸,占福建茭白產量的三分之一。
據悉,龍門茭白宜葷宜素、宜炒宜爆,是名副其實的“百搭菜”,“茭白宴”正在成為龍門鎮發展文旅經濟的一張亮麗名片。“我們將挖掘龍門‘茭白宴’的文化內涵,促進傳統經典菜與現代多元消費需求創新融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幸福感。”龍門鎮副鎮長梁金河說。
近年來,龍門鎮聚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大力推廣優質茭白種植。梁金河表示,下一步,該鎮將繼續推行“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現代農業管理模式,深度挖掘茭白產業潛能,打造區域農產品銷售品牌,逐步形成“政府渠道架設、協會技術引導、村企聯動推進、農戶規模種植”的茭白產業發展新業態。 (記者 李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