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香觀音韻,茶鄉迎賓來。5月28日至5月31日,安溪縣舉辦“以茶為媒•凝聚僑力——探索安溪鐵觀音雙世遺”活動,來自海內外百余名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成員相聚安溪,共謀茶業發展大計,同繪茶文化傳播之道。
共論茶道
舉行茶文化學術交流研討會
5月29日上午,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在安溪溪禾山鐵觀音文化園召開了第十屆董事會2023年第一次會議。協會一致通過發布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倡議書、設立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鐵觀音實踐基地的提議。
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發布倡議書。劉伯怡/攝
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郭子劍表示,協會將探求新的經營模式,尋找打通線上線下界限的方法,利用社交媒體、電商渠道與消費者積極互動。
5月29日下午,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在溪禾山鐵觀音文化園舉行了茶文化學術交流研討會,百余名成員參加了研討會,國內外茶人、專家齊聚一堂,共話茶事、共品茶韻。
研討會上,郭子劍宣讀了《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倡議書》,他倡議,協會要發揮優勢、傳承創新、協作共贏,助力安溪建設世界茶都、安溪鐵觀音茶文化傳播和“三茶”統籌發展。“期望協會會員積極擔當茶文化形象宣傳員,把世界各地茶文化帶到安溪,把安溪茶文化推廣出去,讓全世界人民都了解中國茶,愛上中國茶。同時,期望協會的廣大會員加強與安溪茶企、茶葉合作社的產業協同、資源整合、合作共贏,助力‘三茶’統籌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也實現企業自身的做大做強。”
交流會上,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數字經濟學院)茶學系主任、副教授高水練作了題為《解密安溪鐵觀音“蘭花香”香氣品質特征》講座,他論述了安溪鐵觀音的“蘭花香”香氣物質,解密了安溪鐵觀音香氣成分來源于安溪鐵觀音優異的品種、獨特的地理環境、精湛的加工工藝,是“品種香+地域香+工藝香”的完美融合。
福建農林大學副教授蔣芳市作了題為《格土釋茶——從巖石土壤條件探討安溪鐵觀音地域香形成的奧秘》講座,他認為,安溪獨特的地質、土壤條件成就了安溪鐵觀音獨特的地域香。在安溪,火山巖占全縣面積的54.2%,其發育的土壤礦質養分也非常豐富,有利于氨基酸、茶多酚等鐵觀音品質成分的形成。他計劃將針對不同類型地質背景條件下的安溪鐵觀音區域獨特性進行研究,為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專家們作茶文化交流講座。劉伯怡/攝
三茶統籌
為弘揚世界茶文化貢獻安溪智慧
茶,福澤安溪。安溪因茶而美,因茶而富,因茶而興。安溪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茶業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肖印章對于安溪茶產業做了介紹,他表示,經過長期努力,當前安溪茶產業已經站在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智慧茶業大步邁進的關鍵節點,也正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重要契機,安溪茶文化享譽全球,茶產業引領全國,茶科技業界領先。下一步,安溪將堅定不移地圍繞“三茶統籌”的指導思想,按照“穩定一產、做強二產、做優三產”的發展戰略,致力打造引領業界、全國最強、世界知名“七大中心”,實現安溪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以茶為媒•凝聚僑力——探索安溪鐵觀音雙世遺”活動現場。劉伯怡/攝
安溪縣委書記吳毓舟表示,此次活動將有力助推中國好茶走向世界、世界好茶走進中國,希望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以及廣大茶人,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安溪茶產業發展,幫助講好安溪茶故事,讓更多國內外茶友認識安溪鐵觀音、愛上中國茶文化。“安溪將以此為契機,踐行‘三茶’統籌理念,持續做深茶史跡調查、做優茶交易市場、做長茶產業鏈條,著力打造中國百茶展示的大觀園、中國茶葉交易的集散地,為更好地傳承弘揚世界茶文化貢獻安溪智慧、打造安溪樣板。”
據悉,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于2002年2月由王曼源、林修源、李世平共同發起,自創辦以來,秉承“中國茶,世界茶”理念,堅持“弘揚世界、中國茶文化,促進茶文化學術交流,發展茶產業”的創會宗旨,提倡茶不分國界,不分民族,不分種類,致力于把中國茶文化推廣到全世界各個角落。(黃如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