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筆者在利農集團度尾基地包裝車間看到,工作人員正對打包裝箱的一袋袋蔬菜貼上“一品一碼”標簽。隨手拿起一袋包裝好的蔬菜,用手機掃描追溯碼,在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以下簡稱“追溯平臺”)界面上,不僅可以看到生產主體、生產基地、產品認證信息等基本信息,而且采收數量和時間、打藥追肥等情況也一覽無遺。該基地主管夏文輝說,“掃描這個掛上‘身份證’的二維碼,可以看到這個菜是什么時候種的,什么時候打藥、追肥,還有采收及采后處理、檢測情況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一目了然,消費者可全面了解農產品的種植情況,吃起來更放心。”
“‘一品一碼’,就是對同一品種批次的食用農產品賦予唯一的識別追溯碼。”據仙游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呂清水介紹,“隨著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建立,消費者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看到原產地、生產者、生產過程、質保方式等相關內容,讓消費者真正知道農產品的‘來龍去脈’,切實守護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作為農業大縣,仙游縣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認真貫徹“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理念,依托“追溯平臺”,強化生產記錄和產地準出管理,把各生產主體實行“源頭賦碼、一品一碼、貼碼上市”落實情況與項目資金扶持、品牌認定、信用評定等掛鉤;建立覆蓋種植養殖、初級加工等各環節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管理體系,全力打造“看得見”的綠色、優質食用農產品,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自“一品一碼”政策推行以來,該縣構筑農產品質量安全多元社會共治體系,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體系,推行縣級監管人員包鄉鎮、鄉鎮監管人員包村、村級協管員包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精準監管模式,在去年10月底榮獲第二批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該縣農業農村局聯合18個鄉鎮(街道)組織生產主體進行“一品一碼”專場宣傳培訓,向轄區生產主體介紹“追溯平臺”的操作方法,教他們“貼碼槍”的使用規范等,還在追溯管理上由縣質監站聯合各鄉鎮(街道)農產品質量監管中心進行對各生產主體的產地環境、生產記錄、農業投入品使用等環節加強監管,開展多層次檢測,根據農作物的成長周期選取關鍵時間節點,直接到田間地頭進行抽樣檢測。該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登錄“追溯平臺”跟蹤各類數據,我們實行實時監管,定期、不定期到食用農產品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畜禽屠宰場等生產主體進行“雙隨機”巡查和抽樣檢測等工作,確保各生產主體上傳的生產記錄及時、真實。
據仙游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負責人朱麒靖介紹,該縣不斷完善“一品一碼”追溯體系建設,通過線上巡查與線下監管相結合督促指導各生產主體嚴格落實第一責任人職責,及時做好生產記錄錄入上傳和貼碼銷售工作,保證各農產品生產主體生產記錄信息錄入上傳及時、規范、準確,切實維護“一品一碼”這張二維碼的公信力。據統計,去年,全縣累計生成追溯憑證近1.6萬批次和追溯標簽170多萬枚。此外,自推行 “一品一碼”工作以來,通過建立品牌補貼機制,加快培育服務主體,加強證后監督管理,促使全縣“三品一標”農產品新增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2017年新增20個、2018年新增28個、2019年新增14個,涌現了仙溪文旦柚、仙溪烏龍茶等福建省名牌農產品3個,1個區域公用品牌——度尾文旦柚。
“一品一碼”,吃得放心!目前,全縣共有410多家生產主體納入了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平臺管理,實施源頭賦碼,貼碼銷售,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即時上傳、遠程可溯,為每一個進入流通領域的食用農產品賦予獨一的“身份證”,做到“源頭可溯、去向可追”,讓廣大消費者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陳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