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6日訊(通訊員 謝珺 徐丹萍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 文/圖)為深入貫徹“健康中國”戰略,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7月5日,“百年協和 一切為民——健康漳州行”2025年北京協和醫院-漳州市醫院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聯合義診活動在漳州市醫院總部院區舉行。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7位權威專家走進漳州,將國家級醫療資源送到漳州百姓家門口。
健康同行 專家零距離
北京協和醫院與漳州市醫院聯合義診活動,吸引了眾多患者慕名前來。專家們耐心傾聽群眾健康訴求,細致地為每一位患者分析病情、優化治療方案,解答各類健康疑問,將優質健康服務帶到漳州百姓身邊,讓專業健康關懷觸手可及。
北京協和醫院專家團隊
倪先生15年前確診甲狀腺髓樣癌經歷3次手術。1年前因雙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行手術切除。復查降鈣素仍升高且頸部淋巴結腫大。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李漢忠教授分析后診斷為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型(MEN2),是一種罕見的基因病。建議警惕腫瘤復發、定期復查CT及相關激素,監測血壓心率。李教授的耐心解答,大大緩解患者的焦慮,也為后續治療指明了方向。
吳女士患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伴間質性肺炎20余年,近期咳嗽加重。北京協和醫院張奉春教授會診后建議:維持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新增抗肺纖維化藥物。張教授特別囑咐需定期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肺功能等多項指標,并安排胸部CT和心臟彩超檢查。這一綜合治療方案既控制原發病又針對肺部病變,為患者提供了全面診療方案。
62歲的林阿姨15年前出現運動障礙,被疑為運動神經元病,病情逐漸加重。由于行動不便,去外地求醫困難,聽聞北京協和醫院崔麗英教授到漳州義診,預約上了專家號。崔教授詳細檢查后,確診她為原發性側索硬化癥。崔教授調整藥物并指導康復,讓無法遠行的林阿姨在家門口得到權威診療,給全家帶來了久違的希望。
12歲的小簡患甲亢3年,甲狀腺Ⅲ°腫大,日常生活心率快、多汗,導致無法正常上體育課。藥物治療后出現白細胞減低,今年3月接受首次碘-131治療。北京協和醫院李方教授示甲狀腺激素的波動對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不利,評估后建議3-6個月后二次治療,既能快速有效控制癥狀又可改善外觀。李教授特別說明甲減只需小劑量激素替代。專業的建議讓小簡一家倍感安心。
方大叔飽受髖關節疼痛困擾1年之久,近期已需輪椅代步,在子女的陪同下前來就診。北京協和醫院翁習生教授詳細檢查后確診為化膿性髖關節炎,指出“僅靠藥物難以根治”。翁教授建議進一步住院手術治療,并配合抗感染治療,以徹底清除病灶,專業的診療方案為患者帶來康復希望。
黃女士半年前確診宮頸病變,經三次手術后確診宮頸癌累及陰道。北京協和醫院張福泉教授診斷后建議盡快行全盆腔照射,并補充2次后裝治療。張教授還指導醫院放療科醫務人員制定個體化放療方案,在確保療效的同時降低毒副作用,這一專業建議為患者提供了明確的治療方向。
56歲的沈女士持續發熱、皮疹伴肝功能異常1個多月。北京協和醫院劉曉清教授詳細問診后,診斷為“病毒觸發的自身炎癥綜合征”,指出該病需3-5個月恢復期。劉教授建議激素緩慢減量,配合外用藥膏止癢,注意預防感染。同時叮囑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為患者明確了康復方向。
本次活動是北京協和醫院與漳州市醫院深化合作的重要實踐,推動了“協和-漳州”醫療合作共建模式邁向新高度,促進了兩院在技術交流、學科建設等方面的深度協作,為漳州百姓提供了頂尖的醫療服務。
百年漳醫,協和賦能。漳州市醫院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積極探索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協作模式,推動醫療技術提升和學科創新發展,讓“協和標準”惠及更多漳州及周邊地區群眾,為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貢獻“漳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