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15日訊(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 文/圖)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據了解,近年來,民營經濟已成為漳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貢獻了75%以上的GDP、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為漳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3月12日,“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采訪活動如期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漳州市委統戰部、漳州市工商聯、漳州市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來自中央、省、市媒體的記者走進東山、詔安、漳浦、臺商等各地,感受漳州各地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多側面、多視角展現各地的嶄新面貌和生動實踐。
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憑海臨風的漳州市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產業園區,一邊是海天一色,一邊是廠房林立。產業園中,太陽海纜(東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進行調試準備。
“在此起彼伏的機器聲里、爭分奪秒的生產線上,得益于良好的營商環境。” 太陽電纜副總裁黃祥光向記者介紹,太陽海纜項目能夠快速、高效地落戶于漳州東山,跟當地良好的營商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當地領導干部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那種“親商、愛商、護商、重商”的良好氛圍,讓企業倍感溫暖和充滿信心。
“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東山縣委何靄書記為企業專用碼頭的報建工作親自到廈門協調,曾兼任太陽海纜項目總指揮的劉兆民縣長,在其任職漳州海洋漁業局局長期間,多次為海纜項目奔走于相關部門,并明確表態要為海纜項目終身服務,正是有了許許多多的媽媽式的服務,有了當地政府正確的引領和鋪墊,才有了太陽海纜項目今天超常規的建設速度和順利的發展。”太陽電纜副總裁黃祥光向記者補充道。
同樣感受到漳州魅力的還有福建銘興食品冷凍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許溪河在第二屆詔商大會暨民營企業投資創業大會就曾表示企業多年來的發展壯大,與詔安縣委、縣政府不斷出臺更新、調整優化營商環境和對企業的服務提升是分不開的。
一個案例就是一個營商環境。
近年來,漳州敢于敞開懷抱歡迎各類企業家來漳創業發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機制、完善提升,深化“媽媽式”服務,將營商環境建設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充分發揮機關效能建設作用,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批突破性和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改革創新舉措,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打通項目建設痛點、堵點和難點,激活民營經濟一池春水,努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補鏈強鏈”助民企集群創新發展
在良好營商環境帶動下,漳州民營經濟逐漸形成“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的氛圍,當地政府則因勢利導,建機制、搭平臺,助力傳統工業提質升級、新興產業耦合聚集,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成形。
“為了完善紙業產品鏈條,我們在漳浦投資220億元建新廠,生產全系列紙制品,以較高端包裝、辦公、生活用紙為主。”聯盛漿紙(漳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列東向記者介紹。據了解,聯盛紙業位于漳浦縣赤湖工業園,用地面積約4600畝,項目建成達產后年產值約200億元,稅收10億元以上,可新增就業5000人以上。
聯盛紙業項目的引進,充分整合利用漳州五金皮革園區余下的5000畝土地,承接上下游企業,延長造紙產業鏈,全力打造一流的漿紙一體化產業基地。
對于中科智谷來講,同樣如此。
提及上下游產業資源整合,中科智谷總裁助理林曉強介紹,中科智谷將通過上下游產業資源的整合,重點打造消費類智能電子產品的高新技術產業鏈,并吸引更多的上下游配套企業落地漳州臺商投資區。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漳州積極構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1+N”政策體系,建立民營企業梯度培育機制、精準服務機制、要素保障機制、政策激勵機制,實施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龍頭企業“培優扶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突破專項行動,充分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活力,促進民營企業深度融入“雙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