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25日(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 通訊員 顏琳 黃錦成 陳志鴻)隨著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快速發展,5G、數據中心等新基建設施規模擴張,信息通信業的節能降耗日益重要。自2021年以來,漳州移動響應國家號召,開展“C²三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圍繞“三能”(即“節能、潔能、賦能”)三條行動主線,在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積極探索,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節能,千方百計降低網絡能耗
在5G網絡建設上,漳州移動啟用CRAN組網、以柜替房、以桿替柜等極簡科學布局方案;采用高效電源、智能鋰電等節能技術,通過在機房引進熱管空調、安裝精密空調室外機噴凝、改造新風系統等節能舉措,預計單站可節電9.3%-22%。
此外,漳州移動還積極推進5G站點共建共享,截止到目前,超1800個5G站點實現共建共享,每年可減少碳排放740噸,今年預計可新增共建共享站點2000個,每年可新增減少碳排放約800噸,按一定標準換算相當于一年種植了4.4萬棵樹。在4G/5G多層網絡協同的無線主設備節能研究上,漳州移動總結出所有節電參數的最優配置和最優節電開始時間,通過對4G /5G網絡覆蓋小區開啟網絡級節能功能,實現網絡級節能與站點級節能的協同配合。目前4G、5G站點預計每年分別可節約309.4萬度電和577.2萬度電,可減少碳排放8600噸,按一定標準換算相當于一年種植了47.8萬棵樹。
漳州移動打造綠色5G網絡
潔能,積極探索清潔能源應用
近年來,漳州移動加大技術創新,在東山縣山口基站開展綠色低碳機房建設試點。該站點采用“室外能源柜+太陽能+油機”儲能方案,在1個室外能源柜完成“200AH智能鋰電+5KW太陽能輸入功率+BBU+PTN”的極簡部署,實現太陽能對基站設備供電。5KW光電一體混合控制系統每年可發電8395度,按太陽能電源使用周期計算,每個站點可節約電費10萬元,減少16.8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綠色發展目標。除此之外,漳州移動還引入水力發電,400個站點年均可節省火力發電2000萬度,相當于減少了2萬噸的碳排放。此外,漳州移動還全力推進5G在海上風電領域的融合應用,助力海洋經濟發展。
漳州移動引入太陽能供電,建設綠色低碳站點
賦能,數字化創新能效管理
漳州移動充分發揮“智慧漳州云平臺”基礎底座,以“5G+”為引擎,大力推進5G+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信息化解決方案,助力社會減排降碳杠桿作用。在龍文區,智慧巡河智能管理系統可對53個河道進行實時監控,通過智能終端實現巡河數字化管理。在藍田經濟開發區,針對工業集中的區域特點,通過技防手段進行高空監控,實時檢測高空污染排放問題,快速提升開發區的安全和環保管理水平。在漳浦,針對野沙灘、碼頭、江河湖泊沿岸等臨水臨崖重點區,基于漳州智慧云平臺,部署視頻監控點、云廣播音箱及AI識別應用,打造智能化防護監測預警系統,可及時發送人員越界、亂扔垃圾等告警信息,實現及時響應、遠程勸導功能。
漳州移動開發智慧巡河智能管理系統
漳州移動開發臨水臨崖區域智慧管理系統
今后,漳州移動將持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構筑綠色網絡基座,積極探索科技創新,推廣應用太陽能、風能等多種低碳節能產品,以實際行動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助力盡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建設美麗漳州貢獻“移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