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日本的中國電力公司和九州電力公司18日分別宣布決定廢棄位于島根縣的島根核電站1號爐和位于佐賀縣的玄海核電站1號爐,這是在關西電力公司17日宣布廢棄位于福井縣的兩核電站3座原子爐后,日本各電力公司相繼宣布的同類決定。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8日報道,此舉引發了日本傳媒、輿論對今后核電走向的關注,也突出了安倍晉三倡導核電與社會廣泛存在反核電主張的意見對立問題。
兩天內3家電力公司決定的5座廢爐,都是運行了39至44年的老舊核反應堆。由于早年核能技術限制,5座原子爐都是34至56萬千瓦的少發電量,也都不符合日本現行的核電站安全基準,如果要加強設備,每座原子爐至少需1000億日元(約8.3億美元)投資,各電力公司斷定入不敷出,決定廢爐。
但廢爐不僅也需龐大費用,且還需幾十年時間。以東京電力公司1998年廢棄東海核電站1號原子爐為例,當時決定費用約為850億日元(約7億美元),原來預定2020年完成,去年宣布延長至2025年,實際上仍有變數。到現在為止,日本還沒一座完全處理完畢的原子爐。
日本政府打算讓這次決定廢爐的關西、中國、九州電力公司未來通過加電費分10年來集資廢爐,但2011年東京電力處理福島核電站事故過程中,傳媒、輿論批評日本9大電力公司發電-賣電的壟斷體制后,日本政府已決定明年起開放賣電市場。今后加電費的電力公司如何贏得市場競爭來確保廢爐費收入的前景不明朗。
廢爐工程需把核燃料棒埋在地底50米以下深處,現在各地都抗拒福島核廢料,如何找到近70年才能無核化的核燃料棒埋藏地也是沒解決的難題。此外還有眼前核電站所在地經濟問題,本來靠政府津貼和就業、衛星商業帶動經濟的核電站地區馬上就出現了失業危機,17日福井縣核電站當地居民就提出“安全是好,但眼前怎么吃飯”的憂慮。
東日本大地震引起福島核事故后,日本社會對執政自民黨推動了幾十年的核電政策出現了廣泛質疑和反對,但自民黨、經濟界、企業界與靠核電站維持生活的部分居民仍支持核電政策,他們并不否認核電不安全,也不說核電好,只是強調日本經濟發展,核電欲罷不能,安倍還一再指出核電是最低廉的能源。
按日本政府提供的各種電費統計,日本最昂貴的電力是一般水力發電,最便宜的是核能發電,但福島核電站事故以后,東京電力公司迄今為止無底的賠償費和政府每年津貼核電站建設地數以千億計的支出家喻戶曉,改變了日本人利用核能的想法。
日本非政府組織國際環境NPO綠色和平能源負責人關根彩子表示:“我們過去以為廉價,其實是因為政府津貼巨款,政府的財源是國民負擔,而且福島核事故以后,我們現在不但知道除了建核電站要巨款、每年要津貼,而且出了事故光是從成本來看,就要無盡的賠償費、去污費,不出事故的原子爐也要‘退休費’、‘安葬費’,最后都由國民負擔、消費者負擔,至少在日本,核電才是最昂貴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