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動物界的“賣萌擔當”
“微笑天使”江豚
憑借自身實力
俘虜了一大批“顏控”
為什么江豚總是在微笑?
老南京人習慣把江豚稱之為江豬,江豬子,因其形憨態可掬,嘴巴上的弧線天然上揚呈微笑狀,因此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微笑天使”。
今天,就帶您來到位于
建鄴區江心洲的
長江江豚科教中心
讓我們一起學習關于江豚的知識吧!
你了解江豚嗎?
江豚屬齒鯨亞目鼠海豚科,是一種廣泛分布于北起日本沿岸、西至波斯灣的亞太、亞印沿岸水域的小型鯨類,在中國的長江中下游、鴨綠江下游和珠江下游也有分布。
依據背部小棘的行數和寬度等形態特征,可將中國水域的江豚分為3個亞種,其中長江亞種江豚又稱長江江豚,是江豚這一物種中最為獨特和唯一的淡水亞種,也是世界上近80種海洋鯨類動物中唯一的淡水亞種。它們全身鉛灰色或灰褐色,體長一般在1.3米左右,最長的可達1.9米,貌似海豚。
隨著長江流域高密度的船只運輸、水利設施的修建以及人類大量的捕撈作業,在過去的十年時間里,長江江豚已經由2012年的易危物種,發展為2017年的瀕危物種。世界自然基金北京辦事處曾在2012年預測,如果不實行保護措施,長江江豚將在10到15年之后慘遭“滅絕”。
江豚的“前世今生”
據了解,江豚家族在長江流域已經生活了大約2500萬年。古時候,長江上的漁民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視其為守護船只航行安全的“水中守護神”,還有人將它們認成了一種在水里游泳的“豬”,這便成了江豚名字“豚”的由來。
長江江豚是一種哺乳動物,和魚類不同的是,它們用肺呼吸,身體需要常常浮出水面,用它頭頂的呼吸孔進行呼吸。因此,我們可以經常在江面上看到它們的身影。長江江豚體型圓潤,略呈紡錘形,皮膚潤滑,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層,沒有毛發和汗腺,這些特征使它們更加適應水生生活。長江江豚頭部圓而鈍,額部前凸,吻部短而闊,口裂較寬,口角上揚,看上去始終都在微笑,所以也把它們稱之為“微笑天使”。
長江江豚是一種非常膽小的動物,喜歡在人類活動較少的地方活動。它們以小型魚類為食,日食量可以占到其體重的10%。長江江豚的繁殖策略屬于混交制,雄性在同一交配季節可與多頭雌性交配,雌性也同樣可以與不同的雄性交配,通常春夏之交是交配旺季。長江江豚每胎只產1個仔,幼仔體長約70厘米,幼豚通常與母豚在一起生活2年以上才能獨立生活。
有水更有靈
保護行動篤行不怠
長江流域水資源總量達9958億立方米,支撐的流域人口和生產總值超過全國的40%,生物多樣性的豐富,讓長江成為十分重要的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而水生生物多樣性,正是水生態系統完整性的重要方面。
從2001年起,我國就制定了《長江豚類保護行動計劃》,對于長江江豚活動區域嚴格限制了船只流量以及禁止使用非法漁具捕撈。2021年1月長江流域實施十年禁漁計劃,長江流域實施十年禁漁計劃。政策實施以來,江豚的數量越來越多了,在長江流域的南京段等地,人們驚喜地發現,又出現了江豚成群出沒的畫面。
由此可見,生物多樣性是良性生態系統必需的基礎之一,水生態系統功能的實現也需要生物多樣性來支撐,保護好長江,留住大自然造就的長江生靈,更是我們每個人篤行不怠的義務。
保護江豚
南京正在行動
時隔30余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自發布以來首次進行大規模調整,調整后的《名錄》將長江江豚等65種動物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為更好地向廣大市民朋友普及江豚及其保護知識,長江江豚科教中心在成立之初就受到南京市教育局、科技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等多家單位的指導和幫助,現已獲評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小學科普研學基地,是一家涵蓋多樣科普知識的自然科普教育主題博物館。
建設初期,定位順應國家“十四五”規劃“十年禁捕,長江大保護”的政策,以推廣長江江豚保護理念等為核心主題,組織自有專家庫學者們從長江地理地貌、動植物分布、水環境科學、瀕危物種保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法治科普教育、碳中和、長江自然氣候、水資源保護利用、長江經濟帶等方面架構場館內容。
長江江豚科教中心不僅為公眾帶來知識普及和樂趣體驗,同時也為公眾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的環境,以開放性與包容性的方式帶動更多民眾關注長江大保護。
長江江豚科教中心集“珍貴標本觀摩、科學數據展示、專業知識普及、科技互動體驗”為一體,分為:主場館、長江大保護交流共享空間、多功能科普教室等多個空間。同時,長江江豚科教中心開展以長江水資源生物、長江大保護、長江江豚等為主題的科普活動、科普沙龍活動及假日營地活動,持續幫助青少年拓展自然科普知識,提升生態保護意識和自然科學素養,將科學研究與科普傳播相結合,內容的科學性、前瞻性與互動性有機融合。致力打造以保護長江水生生物、長江江豚,全面闡述長江自然生態保護概貌,面向公眾和學校開展相關的科普知識主題教育的專業場所。
保護江豚任重道遠
讓我們一起守護江豚的微笑
守護所有可愛的生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