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檔案信息化的儲存技術。紙質版檔案如何才能保存數百年?檔案儲存技術怎么推動行業發展?“煙花三月”逛園區,星辰全媒體記者三月份來到琴海數智產業園。在這里,關于檔案存儲的問題都可以找到答案。
走進隆平科技園,只見琴海數智的辦公大樓拔地而起。悄悄告訴你,這里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產業最全的檔案智能信息化服務產業園。
星辰全媒體記者乘坐電梯上樓,來到產業園的檔案拍攝室,工作人員熟練地操作著縮微數字一體機,一份檔案放上工作臺的瞬間就可以完成拍攝,為了確保檔案原件的完整性,工作間均采用特殊照明的方式,嚴格控制室內光源與溫濕度。
“縮微數字一體機是我們琴海自主研發的,可以同時生成縮微影像和數字圖像,縮微膠片可以保存數百年,具有法律效力。這樣一臺設備一天可以處理16000頁檔案,與傳統模式相比極大地提高了檔案數字化處理的效率。”湖南琴海數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正全介紹道。
過去,現代檔案保管主要運用縮微拍攝和數字化兩種技術,二者各有所長,獨立發展,想要將數量龐大的紙質檔案分別進行拍攝和數字化,往往既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又對紙質檔案進行了二次調用,甚至二次損害。縮微數字一體機將縮微拍攝和數字化的功能“合二為一”,開辟了國內外儲存界的先河。
一體化技術既能解決檔案的異地、異質備份保存問題,又能解決其信息的廣泛應用和服務問題。目前琴海縮微數字一體化技術已經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32個國家的法律認可,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和醫院、鐵路、檔案館等系統均建立了合作,2021年琴海數智與騰訊、中國通號攜手,將數字檔案管理系統與智慧城市系統進行對接,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
“起初我有一個設想,希望能讓每個家庭擁有一份電子檔案,里面記錄著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年的所有數據,也是基于這個設想我們一直在探索數據的應用與分析。”陳正全告訴星辰全媒體記者,琴海數智通過數據整合、分析和利用,建立了智慧醫療大數據中心,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同時,加大研發投入,聯合科研院所、高校實現產學研融合發展,通過大數據分析,挖掘數據的價值推動應用。
如果說檔案是客觀故事的敘述者,那這種儲存技術可以把故事延續數百年,不僅僅是帶來產業價值,更是一種文化、文明的傳承,它可以真實地記錄下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軌跡。琴海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完成了宣統二年的檔案縮微數字化,制作了1萬多份的奏折、題本、奏本、題行稿檔案。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圖片、文字都能隨意修改,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為了甄別檔案信息,會付出成百上千倍的代價,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優化儲存技術,為社會和后人留下一片凈土。”陳正全如是說。
【記者手記】
琴海數智產業園的故事讓我感觸頗深,我看到了一個企業扎根長沙這片熱土,朝著信息化數字化的風口振翅高飛,這股干事創業的熱情為長沙更添一分春色。
(星辰全媒體記者 何旭 鄭文新 王宏 林之樂 章京輝 岳珊 彭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