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8月16日電 題:廣州發揮“巡察利劍”作用 整改落實提質增效
四月的一天,三臺挖掘機被運上震通商務大廈的12層頂樓。在被通報整改過去一年半后,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的這棟“最牛違建”迎來了自己的“倒計時”。
震通商務大廈是從化區太平鎮屈指可數的高樓,占地面積約766平方米,有127套住房和5間鋪位。因靠近地鐵口,多數住房和商鋪已經售出。然而這個外表氣派的大廈并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實屬違法建筑。
2017年9月,廣州市委在對該鎮開展提級巡察時發現這一問題,前前后后3次通報整改,然而該樓“我自巋然不動”。
一棟違法建筑,為啥3次通報都拆不掉?
這是廣州市委巡察整改專項檢查組組長滕德新的疑問。今年1月,滕德新帶隊對該鎮巡察整改情況開展專項檢查,這一問題再次被提上臺面。
“巡察整改是政治責任和政治要求,不整改就是對黨不忠誠、對人民不負責。”滕德新說,“所有與該違建有關的問題,一個都不能放過。”
拆!4月22日啟動強制拆除,5月11日基本完工。
查!太平村原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某榮等三名村干部被立案調查,太平鎮及從化區多個職能部門的相關干部被問責。
近年來,廣州市委緊抓巡察整改,已先后4次對27個單位落實巡察整改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公開通報整改不到位問題130多個,對16個單位的黨委和紀委一把手進行約談,推動一批重點、難點問題整改到位,巡察利劍作用日益彰顯。
“巡察發現的問題,根本責任在于被巡察黨組織。”廣州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壓實整改責任,每輪巡察工作匯報會都會當場點出問題,形成臺賬和任務交辦函,交有關部門一把手直接負責整改落實。
廣州天河區鳳凰街曾有一棟違法建筑立案多年仍未拆除,反而不斷裝修投入使用。2018年8月27日,該違建問題上了廣州市委巡察工作匯報會,當晚天河區委便對該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等相關責任人作出先免職后立案的處理。10天后,該棟違法建筑即完成拆除。
巡察整改推動了天河區拆違工作的開展。2018年,該區共拆除違建300多萬平方米,整治違建成效明顯。
市縣巡察是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制度安排。自2016年6月開展巡察以來,廣州市、區黨委共完成對577個單位黨組織的常規巡察和交叉巡察,共反饋問題2萬余個。
問題這么多,怎樣提高整改效率、確保整改落到實處?
火熱的實踐在期待創新。
梳理歸類共性問題,對照問題清單自查自糾,未巡先改即知即改……一系列新舉措使巡察整改“跑”上快車道。
廣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在自查自糾過程中,共發現和整改問題1025個,清退違規資金2800多萬元;廣州珠江啤酒集團通過自查追回欠繳物業租金491.6萬元……不少問題在巡察之前已經得到處理,整改效率大大提高。
隨著巡察深入,傳統的審閱紙質文件、人工統計報表等方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形勢要求,實時跟蹤和督辦巡察整改困難凸顯。
既向機制創新要效率,也要向技術創新挖潛力。
2018年12月20日,廣州市委巡察整改管理系統啟用。一鍵報送、聯合審閱、在線督辦、全程追蹤……這個可以智能跟蹤的方式確保問題整改不缺項、不漏項的系統,為各級巡察部門工作人員減壓不少。
“系統啟用至今,已對42個被巡察單位1916個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并聯審閱,對26個被巡察單位273個問題提出督辦意見,有效促進了巡察整改落實。”滕德新說。
新華社記者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