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5日電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在資源配置、高水平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大傾斜力度,支持中西部高校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合理確定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屬地招生比例。
資料圖:西安交大雙甲子校慶,誓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圖為萬余人參加誓師大會。記者 張遠 攝
指導意見提出,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統籌謀劃、分類指導,改革管理方式,加快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整合工程項目,推動中西部高校合理定位、突出特色,提升辦學能力和辦學水平,更好地服務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國家繼續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和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中西部學生公平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
——建設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在資源配置、高水平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大傾斜力度,支持中西部高校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合理確定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屬地招生比例。在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省份,按“一省一校”原則,重點建設14所高校,推動管理體制、辦學體制、人才培養模式和保障機制改革。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支持有基礎、有特色、有優勢的學校,合理定位、創新發展,建設高水平大學。發揮中西部地緣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繼續實施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支持學科專業與區域發展需求、地方產業結構高度契合,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綜合性大學,以及學科優勢特色突出,在專業領域具有較大影響的其他類型本科高校。以“填平補齊”為原則,加強基礎教學實驗室、專業教學實驗室、綜合實驗訓練中心、圖書館等基礎辦學設施和信息化建設,建設教學實驗用房和配置必要設備,提高學校本科教學的實驗基礎能力。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配齊配強實驗室人員,加強實驗教學團隊建設,強化教師和實驗室人員培訓,大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多方共建行業特色高校。支持部門、行業協會以合作共建的方式,參與建設一批具有行業特色的中西部高校。豐富共建形式,完善部省、部部(委)、部市等共建模式,深化國有大中型企業、行業協會與地方共建,探索部門、行業、企業、協會與高校共建學科、學院和研發中心。結合行業需求和學校辦學特色確定共建項目,重點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協同創新、研發基地、成果轉化、干部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完善共建機制,有關部門、行業、企業、協會在產業信息、科研、實訓條件、學生就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地方政府落實管理主體職責,在學校建設規劃、經費投入、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擴大共建數量,優先在國防、農業、能源、礦產、交通、海洋、環保、醫藥、通信、建筑、金融、信息服務等領域開展共建,2020年將共建學校數量擴大至100所。
——多種形式開展高校對口支援。鼓勵高水平大學尤其是東部高校擴大對口支援范圍,提高中部省屬高校受援比例。深化團隊式支援,鼓勵多所高校聯合支援一所或幾所中西部高校。支援高校要制訂相應計劃,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受援高校培養、培訓在職教師,著力提升受援高校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支援高校可向相關部門申請定向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單列招生指標,用于受援高?,F有師資隊伍的培養。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繼續采取傾斜政策,使中西部高校教師有更多的出國進修學習培訓機會。鼓勵支援高校與受援高校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和本科生工作,建設相應學科專業學位點科研基地。支援高校積極參與受援高校的科研合作,努力提供人力、物力和技術支持,不斷提升受援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積極鼓勵支援高校與受援高校聯合申報各層次科研項目,合作開展研究。形成階梯式支援格局,第一階梯由100所左右高水平大學支援中西部75所地方高校,第二階梯由75所受援高校和部省共建高校支援中西部100所左右地方本科高校。
——提升新建本科院校辦學水平。加快2000年以來中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建設,引導一批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突出“地方性、應用型”,培養大批當地適用人才。優化專業結構,減少社會需求少、就業狀況差的專業,增加行業、產業、企業急需的緊缺專業。深化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逐步提高生均財政撥款標準,提高運行保障能力。落實基本建設規劃,生均教學行政用房、生均教學儀器設備、生均圖書等應符合規定標準。落實生師比、高學歷教師占比要求,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全面開展新建本科院校評估,對辦學特色鮮明、緊貼地方需要的,在招生計劃、專業設置等方面給予傾斜,對評估整改不達標的,減少招生規模、嚴控新設專業。到2020年,中西部所有新建本科院校達到基本辦學標準,管理更加規范,質量普遍提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