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8日電 綜合臺媒報道,臺當局16日與印度方面簽署備忘錄,確定引進印度移民勞工,有傳聞稱引進數量將達“10萬”。盡管民進黨官員“辟謠”稱不會有10萬,但仍引發島內反對聲浪。有輿論認為,民進黨選前稱絕不會開放印度勞工,年后開工卻馬上簽訂備忘錄,撒謊臉不紅氣不喘的功力令人瞠目結舌。
應對高齡少子化?島內勞工團體:缺工的真相是低薪
16日,民眾黨“立委”林國成當面質問臺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陳建仁稱,目前臺灣本地勞工很擔憂印度勞工,臺當局根本是“漸進式騙老百姓”,當局不應讓印度外勞“搶他們的飯碗”。對此,陳建仁稱臺灣本地勞工可以做、愿意做,當然以本地勞工優先,但例如長照(長期護理工作)、建筑、3K產業(指骯臟、危險又辛苦的產業)等,恐怕本地勞工也不會跟印度人搶。他還稱,希望外界不要污名化印度勞工,“這樣做反而對臺灣造成不好印象”。
此外,民進黨黨團干事長吳思瑤指出,在臺灣因為高齡化和少子化,內部需求多增加人力。現在全球都在搶人力,而印度每年有1800萬人力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服務。她稱“臺灣也不能搶輸人”,要在這時候“提升國際競爭力”。
面對民進黨當局“苦口婆心”的說明,臺灣本地勞工似乎并不買賬。島內勞工團體指出,臺灣真正缺工真相是低薪,若當局因為開放印度勞工,未來增加更多適用外來勞工的產業,勢必排擠本地人的就業機會,業者能用更低的薪資聘雇外來勞工,當然不用提升本地勞工薪資。
臺灣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指出,以旅宿業為例,業者不斷喊缺工,但從星級飯店、民宿或偏遠地區的飯店等,規模、薪資結構都不同,當局必須弄清楚到底是誰缺工,否則一次開放所有業者聘雇外來勞工的話,恐產生破窗效應。他表示,必須先顧好臺灣勞工的就業權利,提升薪資、勞動條件,吸引年輕人就業,才能讓市場供需平衡,只是一味開放更多外來勞工,島內薪資無法提升,只會導致供需失衡。
來臺勞工的增加還可能引發治安隱患。戴國榮表示,目前印度勞工開放的產業、人數未定,從過去幾年的數據來看,外來勞工行蹤不明率隨著人數增加,有逐年攀升趨勢,若當局未做好源頭及末端管理,長久下來一定會引發治安疑慮。民眾黨主席柯文哲17日受訪時也說,現在臺灣逃逸外勞已經超過8萬人,已經是安全問題,顯示臺當局的外來勞工政策大有問題,應該嚴肅面對。
騙!民進黨又玩“選前一套,選后一套”伎倆
針對部分島內媒體稱備忘錄將引進10萬印度勞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17日表示,開放10萬印度移工這件事是假消息,開放的行業類別和人數都由臺當局決定,社會不要被誤導。
關于是否有10萬人的爭議,柯文哲此前諷刺稱,“以我長期跟民進黨交手的經驗,一定不是10萬人,但也有可能是9萬9000人。”不過,島內反對聲浪之所以如此強烈,可能還不在引進外勞這件事本身。國民黨籍“立委”賴士葆17日發文表示,選前賴清德辯論會上一臉正經地說印度勞工將來臺是假消息,沒想到年后開工馬上簽訂備忘錄,民進黨撒謊臉不紅氣不喘的功力令人瞠目結舌,連在選舉的政見發表會上都敢睜眼說瞎話,結果印度勞工來臺果然成真,當初協同說謊的臺勞動部門負責人,不下臺道歉嗎?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也在同日發文認為,此事“有當年萊豬進口的既視感”。民進黨就是選前說一套,選后做一套,跟你山盟海誓說不會開放印度勞工不過是50多天的事,一選上就變臉,昨暝歹勢(閩南語,即“昨晚抱歉了”)。
徐巧芯揭露,早在2024“大選”前,就有傳聞民進黨當局要跟印度簽訂備忘錄,引進印度勞工,當時還有民間團體上街抗議,不管是不是傳說中的“十萬大軍”,打算引進勞工是事實。但當時臺當局不僅不承認,還大聲的說那些都是“假訊息”,結果選完沒多久,賴清德都還沒上任,過了一個年就突然“啪!簽了!”
徐巧芯直呼,與其當時遮遮掩掩,不如及早討論相關的配套措施,包含如何維持社會的穩定、不影響本地人的工作權益,才是這些日子以來該跟社會坦承并且好好溝通的,“而不是用騙的!”
針對此事,島內網友紛紛現身相關新聞評論區,批評民進黨是名副其實的“詐騙集團”:“真的敢說謊”“這是全黨特色,騙!擺明騙你到底”“同工不同酬才是問題,這樣也硬開放,誰在‘賣臺’還不清楚嗎”“倒霉的還是勞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