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臺觀感三級跳
大陸學生赴臺求學的心路歷程大約有三個階段。先是“我要去臺灣”的喜悅,以2011年一個網紅的赴臺博客為代表:“每個人都愿意停下來告訴我路在哪里,每個司機都愿意停下車仔細問我究竟要到哪里去,每個景點都熱心地給我地圖告訴我方向,每個小吃店都會看到熱情的笑臉……”學子們欣賞享受著臺灣禮貌、有序、服務業周到的一面。接下來,他們會在電視里看到有人罵“426(死阿陸)”;在校園里競選學生會干部會被“查三代”……除了政策與社會氛圍,一些瑣事也讓陸生感受到不快,比如水房一張尋物啟事下注一行小字:應該是陸生拿的。有陸生在校園網上反擊:一雙洗過的匡威帆布鞋,您視為名牌,我們陸生還真沒看上。如果需要,我們可以扶貧送您一雙。
至此,另外一個網紅博客代表了此一階段的陸生心情。在臺灣大學研究所就讀過的陸生張逸帆在《你們的健保很好,但我沒向你們乞討》一文中說:無法忍受在一邊肆無忌憚地辱罵著你的出身、一邊又以“文明與先進自居”的社會生活下去……真誠地告訴想來臺灣求學的學弟妹兩個字:別來。“來前以為是民主自由基地,來后才知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句話在臺灣的大陸學子中逐漸流行。
也有一位在臺灣大學畢業后留下來繼續讀研的陸生告訴記者,走過了前兩個階段,陸生對求學臺灣會回歸理性,根據專業和個人條件選擇,也會客觀看待兩岸間的差異。“畢竟兩岸各有長短,利用求學體驗一下臺灣社會也是人生經驗。”
近日,有臺灣名流直言臺灣不吸引大陸優秀學生是“路走偏了”,可惜這條路沒有反正的跡象,要繼續偏下去。(記者 陳曉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