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國民黨駐守海南的部隊開始撤離,但是仍然有超過2.4萬名國民黨軍人被遺棄在了海南。在這批被拋棄的軍人中,有一群身份極為特殊的人員——約6000名先是被日軍征召侵華,接著又被蔣介石留用打內戰的臺籍士兵和僑民。
“臺籍日軍”在海南
1942年,日本政府為了給不斷升級的戰爭擴大兵源,開始在臺灣募兵,讓年滿17歲的臺灣青年進入軍隊,“臺籍日本兵”從此出現,至日本投降為止,總計有8萬多名臺灣青年被征入日本軍隊,而被征為軍屬(當時日軍用語,“軍人傭人”之意)的更多達126700多人。這些“臺籍日本兵”多數被送往南洋和西南太平洋島嶼,少數被派往中國大陸,海南島因為其特殊的位置和當時日本的戰略需求,成為“臺籍日本兵”在中國最為集中的地方。
關于“臺籍日本兵”的具體記載并不多。1945年后,他們中的幸存者也因為種種原因,要么掩飾自己曾經的身份,要么對往事閉口不提。不過,還是有一位名叫羅登輝的“臺籍日本兵”為了存留自己的故事,寫下兩份自述,并藏匿在自家的墻壁中。
第一張紙條上寫著:“我的名字叫羅登輝,原籍臺灣臺中州豐原郡,昭和18年(1943年)9月25日,被征用為日本軍夫,被派遣到海南島,直到終戰為止。”第二張紙條上,記載更細致:“1943年,我被征用為日本軍夫派遣到海南島。我的任命是配屬于日本橫須賀海軍第四特別陸戰隊的三等巡警(實為戰斗員),月薪是日幣85元50錢。1944年4月升為三家分遣隊的二等巡警,1945年4月又升為二甲分遣隊一等巡警,直到終戰為止。”
臺灣士兵在日軍中主要從事后勤工作,但也有不少人被日軍放在前線,其中部分參與了日軍的戰爭罪行。戰后,據知有26名臺灣兵因虐待戰俘被盟軍國際審判庭判為戰犯,處以死刑。
在海南,“臺籍日本兵”當然不免要參與日軍的各項行動,但他們被派至海南和派至南洋畢竟不一樣,同胞之間,乃是手足相殘,反戈一擊后與大陸同胞并肩作戰的大有人在。在海南戰場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在日軍中服役的臺胞陳獅秘密將日軍情報遞交在瓊抗日游擊隊,不幸暴露身份,被日軍嚴刑拷打,好在游擊隊經多方努力最終將其救出;郭耀傳不僅為在瓊抗日軍隊傳遞情報,還借機釋放了被日軍俘虜的抗日地下人員,被日軍識破后,他毅然起義投入了抗日隊伍;臺北人彭自成,在1943年4月10日,趁日軍操練時,奪得機槍,痛擊日軍后投入中方保安部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