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活則全局活,民營經濟興則全局興。
7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8月16日,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舉行,研究部署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制定推出相關政策性意見……一系列利好措施,極大地提振了民營企業的信心,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注入了新動力。
從完善服務體系,到優化營商環境,再到為企紓困解難……我市始終聚焦民營企業所思所想、所愁所盼,全力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讓廣大民營企業家信心更強、底氣更足。
與三明這座新興工業城市共同成長、一起進步的民營經濟,如今已然成為推動三明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財政收入的“主來源”、就業創業的“主渠道”。
政策引領,辦好惠企實事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離不開源源不斷的“養分”供給。
近年來,我市相繼出臺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并制作《政策一本通》《惠企政策申報指南》等宣傳冊。為了實現政策精準匹配和推送,今年以來,我市通過“手拉手”對接會、銀企對接會、服務重點企業等平臺,向中小企業發放政策宣傳冊1000余冊。同時,搭建惠企政策線上兌現平臺,企業可一鍵查詢相關政策信息,實現線上宣傳、申報、解讀。
在已發布45項“免申即享”政策基礎上,市工信局還聯合市直有關部門不斷擴大政策“免申即享”范圍,對于認定類項目,予以免申即享認定獎勵;對于申報類項目,予以快申快審。
7月21日,我市舉辦氟新材料產業“手拉手”對接會,活動邀請海斯福、三農新材料、東瑩化工等30家三明本地氟新材料產業鏈相關企業,三明學院、三明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等科研單位,以及興業銀行、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參加,現場促成企業與科研單位簽訂4項產業技術合作協議,企業間簽訂累計3.8億元的供應鏈協同合作協議,企業與銀行簽訂累計15.5億元的金融助力產業合作協議。
這是我市深入開展“我為企業解難題”活動,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例。為確保助企措施落實落細,我市不斷深化“我為企業解難題”活動,建成覆蓋全市的“政企直通車”一體化平臺,建立健全運營機制和績效考評辦法。今年以來,平臺共收集企業問題183個,解決182個,收集領導干部訪企業服務日志130件。此外,我市還積極組織開展企業黨支部賦能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行動,促進黨企攜手共建,提高訴求辦理質效,提升服務企業水平。
精準服務,優化發展環境
11月1日,一個專屬于三明企業家的節日。
2021年11月1日,首個“三明市企業家日”正式啟動,并將每年11月1日設立為“三明市企業家日”。三明的企業家們從此有了屬于自己的節日。
“通過設立‘企業家日’,能更好地激發創新創業創造熱情,營造一個尊重、理解、支持企業家的良好氛圍。”許多民營企業家對此舉拍手稱快。
企業家是一座城市的重要財富。我市通過開展企業家早餐會、座談會、組織企業家參訪游學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建立政企長效常態對話機制,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全市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好環境成就好企業,增信心重在優環境。尊重和支持企業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是一句鄭重承諾,更落到了實實在在的行動上。
為提升服務企業質效,市工信局建立 “345”服務企業機制和一月一調研幫扶機制,成立8個工作專班,明確掛鉤服務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每月下沉一線為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協調解決生產經營存在的困難問題;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強化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綜合服務能力,整合優勢資源,組建服務聯盟,在全省率先實現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全覆蓋。
合理控制成本,企業才能行穩致遠。我市深入落實國家、省、市穩就業惠企和減稅降費政策,加快兌現惠企政策、降低稅費融資成本、健全投訴舉報機制,著力降本減負,為企業騰飛插上了“翅膀”。2022年,全市累計為企業減負46億元。
環境好了、效率高了、資金足了……優質的服務,有力的行動,讓我市民營企業的發展步履愈發穩健。
創新驅動,加快轉型步伐
8月4日,第六屆“創響福建”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三明市決賽開啟報名,今年我市還將承辦“創響福建”省級新材料專題賽。
去年,明溪縣的福建格林韋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全省總決賽企業組一等獎,創造了我市歷史最好參賽成績。
格林韋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參賽項目是“NMP納米碳導電劑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該項目是鋰電池新能源新材料行業資源循環利用及提升鋰電池性能的生態項目,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光伏及鋰離子電池、LCD液晶顯示器件、半導體精密儀器制造行業,市場價格每噸達3萬元以上,獲得多項國家專利,排放指標、節能效果、溶劑回收率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領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除了“創響福建”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2023年三明市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也于7月21日在三明·中關村科技園舉辦。這是我市自2016年來,連續8年舉辦創新創業大賽。
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的舉辦,推動了項目、技術、資金、人才等創新資源有效融合,促進了我市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涉深水、蹚新路、亮硬招,才能厚植民營企業發展新優勢。如今,一項項扎實有力的舉措,為民營企業轉型升級賦能助力。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專精特新企業是創新的排頭兵,要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力,加大力度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十分重要。著眼培育體系建設,我市出臺《三明市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行動方案》,建立全市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庫,按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個層次梯度培育,培育庫首批入庫企業316家。同時,以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為抓手,全面推進“2+3+N”人才專項行動,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服務,推動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技術改造,打造山區特色人才體系。
創新驅動,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我市鼓勵民營企業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強化對培育對象的建設指導,推動企業進一步完善技術中心體制機制建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通過每年在全市范圍內遴選一批自主創新成效明顯的企業技術中心,滾動推進省市企業技術中心梯次發展。
新征程上,廣大民營企業必將乘勢而上、奮楫揚帆,推動全市民營經濟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記者 章龍 通訊員 羅志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