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冤案都是一場悲劇
今年清明節前,尚愛云夫婦用磚塊將呼格吉勒圖的孤墳圍了起來。附近荒地成為城建渣土的堆積處,他們擔心兒子的安息地被當成無主墳墓掩埋或毀掉。
最近這幾年,老兩口到兒子墳前的次數已經越來越少。李三仁說,歲數大了,去一次痛苦一次,身體實在承受不住了。更多時候,由呼格吉勒圖大哥、弟弟去墳前“瞅瞅”。
多年來,他們從未見過當年的辦案民警,只是聽聞部分人得到升遷,心情復雜。“我們不會見他。”李三仁語氣平靜又決絕。
“別人的清白都還了,就我們還要等。”11月8日下午,他幾次嘆氣,這似乎成為釋放壓力的一種習慣。與記者交談時,尚愛云也常如此。
即使經歷諸多艱辛,在敘述過往時,這對夫妻仍是言語平和、態度理性。在他們身上,看不到那種絕望之后的偏激與尊嚴頓失。
李三仁的表現尤為明顯。尚愛云說到委屈處會哭訴自己的極端想法,她承認對當年辦案的司法人員持一定看法甚至有恨,不解他們為何那么草率地斷送了一個18歲孩子的性命;敦厚的李三仁則喜歡就事論事,把案情細節、疑點逐一點出來。
前些年,他買來一本名為《刑事錯案與七種證據》的法學論著,仔細研讀。書里夾著一張張寫滿字的泛黃紙片,是他參照書中案例對兒子案件作出的分析。其中一張紙上寫著:“怎么能證明呼格指縫的血型就是死者的血型?”
通過收集的一起起冤案報道,李三仁的“心得”有點凄涼:“哪個家庭遇到這個(冤案),都是一個悲劇,這個家庭都會痛苦一生。你看冤案平反的報道,哪還有一個完善的家庭?有哪一個家庭是歡天喜地的?”但他很快又回歸慣有的溫和,“相信以后法律更完善,冤案會越來越少。”
新聞鏈接
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昨日宣布,經過呼格吉勒圖案的申訴審查,認為本案符合重新審判條件,決定再審。
1996年,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毛紡廠年僅18周歲的職工呼格吉勒圖被認定為“4·9”毛紡廠女廁女尸案兇手。案發61天后,法院判決呼格吉勒圖死刑并立即執行。2005年,內蒙古系列強奸殺人案兇手趙志紅落網,其交代的數起案件中就包括“4·9”毛紡廠女廁女尸案,從而引發媒體和社會對呼格吉勒圖案的廣泛關注。
據了解,20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暴巴圖代表高院向呼格吉勒圖的父母送達了再審決定書。內蒙古自治區高院新聞發言人李生晨表示,人民法院將會本著對當事人負責、對事實負責、對法律負責的精神,嚴格依法公正審理此案。由于原審被告人呼格吉勒圖已經死亡,根據《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本案的再審將實行不開庭審理,采取書面審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