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卵三胞胎全家檔案
爸爸:馬崇祥29歲
媽媽:曲 蘭22歲
大 寶:馬可馨
(出生時3.52斤)
二 寶:馬可萱
(出生時2.72斤)
小 寶:曲可涵
(出生時3.34斤)
“太罕見了,工作了20多年,這是我第一次接診單卵三胞胎孕婦。”昨日,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李萬珍興奮地告訴成都晚報記者。她所說的孕婦是22歲的成都媽媽曲蘭,曲蘭自然受孕6月10日誕下單卵三胞胎。
內情
孩子爸媽均無多胎遺傳史
3個寶寶出生時體重都偏輕
今年22歲的曲蘭和29歲的丈夫馬崇祥都是崇州人。“我爸爸的爺爺那一代開始,我們家就沒有多胞胎遺傳史。”馬崇祥告訴記者,曲蘭已知的上溯4代也無多胎遺傳史。
“我是自然懷孕的。B超醫生告訴我是三胞胎時,我‘哇’的一聲哭了。”躺在成都市五醫院病床上的曲蘭告訴記者,她2014年曾“掉過”一個孩子,此次懷孕顯得尤為珍貴,“別人肚子里只住一個孩子,我的肚子里要住3個。我4個月的時候就有人問我是不是要臨盆了。”曲蘭雖然產后很虛弱,但很健談。
曲蘭是6月6日住進醫院的,當天是她懷孕33周+4天。4天后的6月10日上午8時許,曲蘭被推進手術室。“因為她是多胞胎產婦,屬于高危病人,加上平時貧血,凝血功能不好,容易在生產時大出血,一般的剖宮產手術只需要6名醫護人員,這次是12人同時上陣。”李萬珍醫生說。30多分鐘的剖宮產手術后,曲蘭分別在8時56分、57分、58分誕下3名女嬰:大寶1760克(3.52斤)、二寶1360克(2.72斤)、小寶1670克(3.34斤)。
3個寶寶都已取名,大寶叫馬可馨,二寶叫馬可萱,小寶跟媽媽姓,叫曲可涵。昨日上午11時,記者穿好防護服進入新生兒監護室,3個寶寶睡得正香,因為體重太輕,她們的小腿只有成年人大拇指那么大,38毫升的奶也要分為8次喂。負責照看她們的新生兒科主治醫師羅菲菲告訴記者,3個寶寶出生時都小于正常體重(正常是1900克),不過現在生命體征平穩。小寶肺部發育差一點,爭取盡早撤下無創呼吸機。大寶、小寶10-14天就可以出院。二寶因為最輕,需要20天以上才能出院。
說法
從業超20年醫生首例接診
自然受孕單卵三胞胎很罕見
對于曲蘭誕下單卵三胞胎,1994年就從事產科工作的李萬珍醫生說,這是她接診的首例單卵三胞胎。“這個不常見,可以說很罕見!”四川省人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四川省輔助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呂群告訴記者,一般來說,人的胚胎分裂為雙胎的都很少,更別說三胎了。她介紹,在做試管嬰兒時,放兩個胚胎到子宮,最終形成雙胞胎的概率只有20%,一個胚胎分裂成兩個胚胎的更低,5%都不到,更別說一個胚胎分裂成3個胚胎了,幾率小于1/100萬。“像這種自然受孕成功的單卵三胞胎,我從業十多年從未見到過。”呂群說。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生殖內分泌/計劃生育特色醫療科主任醫師劉宏偉告訴記者,自然受孕單卵三胞胎成功率比人工受孕單卵三胞胎成功率還低,華西醫院近年來極少出現。
現狀
三胞胎爸爸平時打零工
感覺這次生孩子開銷太大
在病房里,三胞胎的爸爸馬崇祥向記者展示了3個女兒的照片。3個寶寶鼻子和手上都插有針管,穿著尿不濕躺在保溫箱里。“這是醫生發來的僅有的6張照片。”馬崇祥說,3個寶寶剛一出生就被送進保溫箱,只有當天抱著她們做CT的時候匆匆見過一面。“太小了。”馬崇祥抱著只有2斤7兩重的二寶說,“我兩只手托著她肩膀,都不知道怎么抬起她的手臂,更不知道該用多大力,我怕一用力就傷到孩子。”
在一家人既忙又高興的同時,如何把孩子順利養大是馬崇祥現在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平時打零工的他,一天也就一兩百元的收入,妻子曲蘭又一直沒上班,家里4個老人都年事已高。“入院那天才買了850元的尿不濕和濕紙巾,今天醫生又通知我買,開銷太大了。”馬崇祥告訴記者,6日入院時交了3.5萬元,現在已經欠下三四萬元了。每天都住保溫箱,大寶和二寶一天要花1300元,小寶用呼吸機一天要花2000元。現在只給每個寶寶一人買了一件衣服,其余的穿親戚給的舊衣服,已經找老表借了5萬元了……
“我一眼都沒看過她們。”曲蘭說,只要自己精神稍微好點,就讓丈夫把孩子的照片給她看。她說自己要好好鍛煉,盡早下床,好去看寶寶。“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她們健康成長……”
資料鏈接
單卵三胞胎性別相同
單卵三胞胎,是一個精子與一個卵子結合產生的一個受精卵一分為三,形成3個胚胎。由于他們出自同一個受精卵,接受完全一樣的染色體和基因物質,因此性別相同,并且就像一個模子里出來的,有時甚至連自己的父母都難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