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山東省臨沂高三畢業生徐玉玉接到詐騙電話,準備用來交學費上大學的9900元被騙走。報案后回家的路上,徐玉玉突然昏厥,兩天后因心臟驟停離世。
徐玉玉接到的詐騙電話為“171”開頭【完整詐騙電話】。澎湃新聞搜索公開報道發現,近年來,全國多省市發生過涉及170、171號段的電信詐騙案。
專家介紹,以170/171號段為主要服務平臺的虛擬運營商,不自己建設通信網絡,而是租用實體運營商的網絡開展電信業務。
“早期虛擬運營商發放號碼沒有嚴格實名制,或后期實名驗證不嚴,詐騙分子容易躲過跟蹤,所以170、171號碼就變成了騙子熱衷的作案工具。”騰訊手機管家安全專家陸兆華對澎湃新聞說。
虛擬運營商專屬號成詐騙“首選”
今年8月,多地公安部門在發布詐騙預警時表示,170、171號段是電信詐騙“重災區”。
例如,自2015年12月成立以來,溫州市反詐騙中心接到報案的3000多起電話詐騙中,170號段占三分之一以上;2016年以來,深圳市共發生涉及170號段的詐騙案件800余宗,市民被騙超過1100萬元。
據央視報道,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審批通過了虛擬運營商170專屬號段,并在2014年開始逐步投入市場使用。一些虛擬運營商從移動、聯通、電信購買通話時間、流量等,重新組合為更靈活的套餐再賣給消費者。
如今,無需實名認證的170、171號段手機卡仍在一些攤販市場上出售。今年4月,曾有媒體走訪北京馬甸郵幣卡市場,發現多家出售手機卡的商鋪,在出售170、171號段的手機卡時,都不需要顧客出示身份證,無需實名制即可購買。
浙江溫州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民警在接受央視采訪時稱,一般詐騙分子跨境、跨區域使用長途的電話號碼,170號段資費上有優勢,且不用實名登記,公安機關后期偵查難度很大,因此,170號段成為了詐騙分子的“首選”。
“騙子主要是利用部分虛擬運營商管理上的漏洞,比如號碼缺乏實名制難追蹤、購買號碼相對容易等。”騰訊手機管家安全專家陸兆華向澎湃新聞表示,虛擬運營商基本上都是租賃基礎運營商的線路進行服務,一些實力較小的虛擬運營商的管理沒那么完善。
虛擬號段詐騙短信數量高
2015年8月,工信部向民營企業開放171號段,并于201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下發的號碼轉售虛擬運營商使用。
據廣州日報報道,與170號段相同,171號段免漫游費和長途費,大大降低了不法分子違法的風險和成本。
騰訊手機管家向澎湃新聞提供的一份數據分析報告顯示,將近一個月來(7月20日至8月22日)非虛擬號段(133、153、180 號段)和虛擬號段(170、171、177號段)的詐騙短信數量相對比,會發現虛擬號段始終高于非虛擬號段,且從8月中旬開始明顯增長。
若單將這一時段中170號段與171號段的詐騙短信數量相對比,170號段基本持續高于171號段,且170號段從8月上旬起詐騙短信數量激增,在8月11日及8月15日達到了兩個峰值,單日均超2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