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圈又亮了。
最近兩天,“國民公公”王健林在萬達集團2017年年會上做出的年度工作總結,刷爆了朋友圈。
在總結會上,這位年過花甲的萬達集團董事長直言不諱:“2017年對萬達來說是非常難忘的一年,經歷了風波,也承受了一些磨難。”
一次剝離:致使資產、收入指標雙跌
王健林口中的風波與磨難,直觀體現在了萬達集團2017年的各項財務指標上。
2017年,萬達集團總資產為7000億元,同比減少11.5%;總收入為2273.7億元,同比減少10.8%。其中商業地產收入為1125.4億元,同比減少21%。
資產與收入兩個指標同比雙降的原因,主要在于萬達商業轉讓其文旅項目和酒店資產。
2017年7月19日,萬達商業、融創中國和富力地產三方簽訂協議,萬達商業以438.44億元的價格將13個文旅城資產包出售給融創,77家酒店資產包以199.06億元的價格賣給富力。
雖然出售文旅和酒店資產包致使萬達集團資產與收入雙降,但王健林更加看重此次出售所帶來的“減債”效果。
“僅此一項協議就減債440億元,回收現金670億元,相當于減債1100億元。 對于這次轉讓,眾說紛紜,很多解讀,萬達賣資產,是不是不行了,其實這是根本不理解商業的基本邏輯。”王健林在會上強調。
在王健林看來,做生意就是做買賣,關鍵看買賣之間能否賺錢。
然而,有市場分析人士稱,萬達集團將萬達商業旗下77個酒店以199.06億元的價格出售是虧的,“雖然這筆交易看似作價較低,但這筆買賣實則‘有虧有賺’,即既可以一次性收回酒店投資的成本,又可以甩掉部分代建酒店的包袱。”前述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
此外,2016年底,萬達旅業被并入同城旅游,因此2017年并未納入統計。王健林透露,旅游這部分收入接近200億元。
“如果考慮旅游收入變化的影響,盡管2017年萬達集團轉讓了大量資產,收入同比只下降1.1%。凈利潤完成年目標的114%,同比基本持平,說明收入含金量不錯。”王健林說。
全力轉型:以萬達廣場為核心
萬達集團之所以會在2017年大刀闊斧地進行資產出售,是為了集中火力發展萬達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