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自然》雜志為每一位入選者做了一篇新聞特寫,其中以《量子之父》(FATHER OF QUANTUM)為題報道了潘建偉,開頭這樣寫道:“在中國,有人稱他為‘量子之父’。對于這一稱呼,潘建偉當之無愧。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成為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的領導者。” 《自然》雜志潘建偉新聞特寫截圖。
今年6月,潘建偉領銜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團隊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打破了此前國際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級”紀錄,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時隔一個多月,這支團隊又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至此,潘建偉團隊已提前完成預先設定的“墨子號”三大科學目標。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當時評價道,“墨子號”系列成果贏得了巨大國際聲譽,標志著我國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如今,《自然》雜志的文章提到,潘建偉團隊在量子互聯網方面已遙遙領先。量子互聯網是由衛星和地面設備組成的網絡,可實現在全球共享量子信息,這將使牢不可破的全球信息加密成為可能。就目前而言,潘建偉團隊計劃發射第二顆衛星,并將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展一項新的太空量子實驗。
該雜志還援引美國馬里蘭大學的量子物理學家Christopher Monroe的評價稱:潘建偉的過人之處在于能找到關鍵問題且敢于冒險,“擁有他是中國之幸(China is very lucky to have h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