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地帶
高收益的誘惑下,除了過度勞累,王斌們還要承擔高風險。
網約車在成立之初,一直是執法部門打擊的重點。但又屢禁不止。
在北京,1996年,出租車的數量約為6.7萬輛,在之后長達20年的時間里,這個數字幾乎不變。但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經從1996年的1259萬人,增長到了2016年年初的2190萬人。
這意味著,北京市的出租車萬人擁有量嚴重不足。
在體制的灰色地帶和龐大的市場需求中,網約車野蠻生長。
王斌以前也開過黑車,早知道自己是非法的。接單時,他們會盡量避開人流量高的機場、火車站、醫院等周邊區域——在這些地方,都會有交管部門的執法人員蹲守。一旦被抓,最高面臨兩萬元的罰款。
跑的時間長了,北京城里哪些地方有風險,大家心里都有譜兒——金融大街、西直門凱德mall、宋家莊地鐵站、歡樂谷等地都需要提高警惕。
司機們也形成了攻守同盟,有人在某個路段被抓,大家會在微信群里通傳,“有人在XX路段被抓,盡量繞行”。
高危時期,網約車平臺也會為司機們發送短信,提示繞行路線。
但還是有撞到槍口上的時候。
有一次,金正宇在朝陽大悅城附近被查。執法人員問他,后座是誰。他回,我妹妹。妹妹叫啥?他編了個名字。對方轉頭問乘客,乘客無異議。
執法人員一走,金正宇趕忙說謝謝,還幫乘客免了單。
這也是大部分司機應對檢查的策略——乘客一上車,就溝通好兩人之間的關系和雙方姓名,碰到執法檢查,一起“串供”。
王斌就沒這么幸運了。去年冬天的一個上午,他在南苑機場的停車場被查,罰單金額一萬五。
王斌跟作賊一樣,灰溜溜的。他趕緊給所屬的汽車租賃公司打電話,公司跟他說,沒關系,按流程處理,優步會報銷罰款。
那次以后,王斌再也不敢去機場和火車站了,開車路過高危路段,也都覺得“心在顫”。
開了三年網約車,李明一直想不明白,為啥網約車是非法的;如果非法,為什么不查封滴滴等網約車平臺。
上世紀90年代,他曾開過幾年出租車。他知道,是出租車滿足不了人們的用車需求,網約車才應運而生。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宏觀層面的政策有松動,政府開始研究政策,讓網約車合法化。
李明覺得更尷尬了。在沒有說它合法之前,交管部門還是得去打擊。那種感覺就好像,抓不著你就是合法的,抓著你就是違法的。
網約車的出現,分走了原本屬于出租車的部分“蛋糕”。在一些城市,陸續出現出租車司機罷運維權事件,在天津,甚至上演了出租車司機和網約車司機在路邊沖突的一幕。
好在,北京人多,市場夠大,網約車和出租車的矛盾并不那么明顯。
在夏天的午后,看著天津網約車司機和的哥“火拼”的新聞,北京的網約車司機和的哥們還能坐一起乘乘涼、聊聊天。偶爾冒出幾句的哥的抱怨,“你們一來,我每天的收入少了七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