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跑
王斌樂于看到平臺之間開戰。戰場彌漫的硝煙,最后都會以各種形式,具化成司機們口袋里的一摞摞鈔票。
2015年是戰爭白熱化的一年。優步創始人、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曾公開說,滴滴每年要花40億美元補貼司機。滴滴副總裁陶然則隔空反擊,優步在2015年燒錢補貼20億美元。
對司機的補貼政策每天都在變化,但能感覺出平臺間的“互動”——滴滴打出平峰時段2倍的獎勵,優步就會出臺滿12單幾百塊的獎勵;反之亦然。
司機們是絕對受益者。兼職司機小佟,在一家教育軟件公司做動畫設計,他晚上六點下班后接單,到晚上十一點回家,一周也能掙一千塊。他正職的月薪也只有五千塊。
王斌同時使用三部手機,裝上滴滴、優步、易到用車三個APP,對比三家當天的補貼政策,再決定使用哪家平臺出車。
“‘戰爭’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和平就沒戲了。”有司機深諳燒錢大戰的真諦。
但大部分司機都知道,高補貼不會持久,如果一方資源耗盡,他們的紅利也就走到了盡頭。
紅利稍縱即逝,對抗它的方式,就是“拼命跑”。
根據滴滴和優步的獎勵政策,前一天接的單數越多,第二天的獎勵越豐厚。王斌調整了作息時間,上午五六點出門,晚上十二點回到天通苑的出租屋里睡覺。
但獎勵政策有魔力,作息根本沒法規律。
夜里,王斌本來已經困得不行,頭靠在座椅上,一兩分鐘就能睡著。但一聽到手機APP傳來的接單提示音,“整個人立馬就精神了”。
有好幾次,王斌一直接單到凌晨兩點。回家睡覺不到三個小時,早上五六點起床,繼續出車。
為了沖金牌司機,限號時,王斌也不休息了,待在五環外拉活。
一次,走在四環上,王斌突然斷片了。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在干什么,他還納悶,為什么車上有個陌生人。回過神來才發現,他在接單,后座上是乘客。
有兩個月的時間,金正宇甚至沒顧得上回通州的家。
他帶著換洗的衣服,就住在車上。困了就找個停車位,在后座瞇會兒;想洗澡了就找個澡堂子。
那是滴滴快車翻倍獎勵1.8倍、每天完成25單獎勵180元的時期。金正宇看著手機APP里的提現金額,只有一個感覺——刺激。
他記得,那時候,眼里只有APP里的數字,其他都看不到。
去年年末,有一周,滴滴打出了全天5.5倍的獎勵政策。金正宇在國貿橋下看到,保時捷、瑪莎拉蒂全都出動了。往車里一瞅,中控臺上放著手機,一看就是拉“滴滴”的。
再一打聽,不少人工作也不干了,請假出來拉活兒。
瘋狂過后,一條新聞給了王斌當頭一棒——一位網約車司機,因為工作太拼命,猝死了。
金正宇也在連開兩個月車后走進了醫院。他經常斷片,走在路上,紅綠燈都分辨不了。醫生告訴他,過度勞累,休息休息就好了。
持續疲勞駕駛,存在極大隱患。據新華社報道,在2015年,深圳市網約車共發生交通違法75.6萬宗,上報涉網約車交通事故共3653宗,疲勞駕駛、帶病上崗、駕駛員載客途中猝死的情況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