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4月22日訊“關(guān)某面頭前耍拖刀法”(寓意自不量力,貽笑大方)、“食曹操厄飯,算劉備厄計”(比喻吃里扒外)、“拍梅香,辱小姐”(指桑罵槐之意)。昨日,市民張先生致電本報新聞熱線,分享了不少莆仙戲中的唱詞。學(xué)者表示,莆仙戲中不少方言俗語至今仍運用在口語中,通俗有趣富有鄉(xiāng)土氣息,只是鮮有人知道背后的故事。
《陳三五娘》(資料圖)
唱詞一:逐個姓羅,寡偏偏姓程
市民張先生是一名莆仙戲迷,平時自己還會唱上幾段。因為都是使用方言唱,張先生對本報開設(shè)的“聽鄉(xiāng)音識莆田”欄目十分關(guān)注。“前幾期解析的方言諺語很有意思。”張先生說,其實在莆仙戲中也有很多廣為流傳的唱詞,表現(xiàn)生活俗話。
“逐個姓羅,寡偏偏姓程”這句出自莆仙戲《隋唐演義》。講述的是隋將楊林圍剿瓦崗寨時,瓦崗寨請來羅成助戰(zhàn),因楊林害怕羅家槍,所以在夜戰(zhàn)的時候,各戰(zhàn)將都冒稱姓羅,嚇退楊林。只有程咬金不愿改姓,稱“逐個姓羅,寡偏偏姓程”。說的是硬充好漢,或堅持己見。
唱詞二:陳三磨鏡
“這句俗語講述的是一對癡情男女的故事。”張先生介紹,莆仙戲《陳三五娘》講的是陳三巧遇潮州少女黃五娘,兩人一見鐘情。潮州富豪林大貪圖美色,托人向黃家說親,黃父一口答應(yīng)了,但是五娘堅決不從。等陳三再來潮州時,五娘以荔枝、手帕示情。陳三為見到五娘,便假扮成磨鏡匠來到黃府。在磨鏡時故意打破寶鏡,從而留在黃家為仆,賣身償鏡,這樣就能天天見到五娘。后來,他和五娘設(shè)計逃離,終成眷屬。這句唱詞比喻某種行為另有所圖。
唱詞三:盡告高繼祖蜀家
張先生說,這句出自莆仙戲傳統(tǒng)劇目《高繼祖》。古時一個叫蘇云的人攜眷赴浙江蘭溪上任,途中被賊人殺害。妻子鄭氏被搶,后來逃出。鄭氏逃出后生下一子,以家傳羅衫包裹。因無力撫養(yǎng),便放在路邊希望好心人收養(yǎng)。賊人在途中拾得孩子,收養(yǎng)后取名繼祖,鄭氏則寄身在尼姑庵。
15年后,鄭氏母子無意間相遇。繼祖不識眼前生母,聽鄭氏講述遭遇十分同情。秋闈后,繼祖高中,擔(dān)任江南巡撫。鄭氏聽聞繼祖為官清正,于是到衙門告發(fā)賊人。繼祖細察案情后,得知兇手竟是自己養(yǎng)父。在繼祖的調(diào)查下,真相大白,繼祖合家團圓。這話有“盡給自己找麻煩”的意思。
征集令
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趣的莆仙方言文字、句式或者諺語,并知曉其背后的意義,或者想要了解與之相關(guān)的特色習(xí)俗,請與本報新聞熱線95060聯(lián)系,我們將邀請相關(guān)人士,為您答疑解惑,與您共同挖掘莆仙方言的魅力。(海都記者 陳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