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對外發布2024年度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涵蓋裝修欺詐、網購售后糾紛、直播間虛假宣傳、計量作弊等多個領域。其中,直播間購物問題首次入選十大案例,引發關注。
據介紹,十大典型案例之案例3涉及直播間購物的典型糾紛。2024年7月24日,消費者投訴稱仙游縣某直播間在銷售沉香手串時涉嫌虛假宣傳,夸大產品質量,誘導購買。消費者收到貨后質疑產品質量,要求全額退貨退款,卻發現部分訂單遺漏且客服無人回應。接到投訴后,榜頭鎮市場監管部門迅速介入調查,發現該直播間存在多次違反廣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記錄,包括虛假宣傳和誤導消費者等行為。經過多方協調,商家最終同意退貨和全額退款,并承諾加強直播內容審核,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尤其是老年群體,在直播間購物時要提高警惕,注意保留交易記錄和聊天證據,遇到糾紛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
十大典型案例之案例5則聚焦服務類消費中的審美爭議。2024年8月20日,一名消費者反映,8月9日在湄洲島某藝術工作室拍攝簪花照,成品效果不佳,要求商家修改未果。消費者在團購平臺留下差評后,竟遭到商家辱罵,遂向市場監管部門求助。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湄洲島分局執法人員調查發現,消費者僅提供轉賬記錄,未與商家簽訂明確合同,照片精修效果屬于主觀審美范疇,難以統一評判。商家已完成拍攝和精修,履行部分義務。經充分調解,雙方達成和解,商家退還部分費用,消費者表示滿意。市場監管部門指出,服務類消費糾紛因審美差異較難處理,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前與商家明確服務內容、風格和費用等細節,避免爭議。
十大典型案例之案例9揭露了計量作弊的“黑心秤”問題。2024年9月,城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市計量所執法人員檢查時,發現城廂區一水產攤使用的電子計價秤經檢定不合格。該秤加裝5%至30%六個檔次的作弊開關,可隨意調整計量數據,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經查,當事人自2024年5月起使用該秤,違法所得無法核清。依據計量法,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涉案秤并處以罰款。此案彰顯了市場監管部門對計量違法行為的“零容忍”態度。
其余7個案例反映了消費市場的常見問題。案例1中,涵江區某裝飾材料批發店以仿冒基材冒充進口品牌柜門板,消費者投訴后,白塘鎮市場監管部門調解商家按合同重做并賠償5000元。案例2涉及網購售后糾紛,消費者董先生因不熟悉流程退貨未獲退款,秀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歷時2天調解,商家全額退款。案例4中,老人被忽悠花費3萬元購買普通按摩儀,龍橋街道市場監管部門介入退款2.8萬元。案例6曝光商貿公司銷售不合格電動自行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予以罰款7045元。案例7中,荔城區一婚紗店因格式合同違法被罰1000元。案例8涉及一家物業公司使用未經檢驗合格的電梯,被處罰3萬元。案例10為家電商行銷售無3C認證小夜燈,被罰款2880元。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這十大案例不僅揭示了直播間購物等新興消費領域的維權新挑戰,也反映了傳統消費問題如產品質量、合同糾紛和安全隱患的持續存在。監管部門將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督促商家誠信經營。同時,呼吁消費者增強維權意識,掌握正確維權途徑,共同營造公平、安全的消費環境。(全媒體記者蔡晨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