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棟貼著紅色系墻面磚的建筑櫛比鱗次,頂上灰黑色的屋檐微微翹起,如同一只只展翅欲飛的小燕子,這形容的,正是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的外觀。在今年6月17日,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正式開業。這群熱鬧的小燕子“展翅騰飛”,大開“商”門。
免稅市場
臺商進駐、臺貨引進,如今,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開業6個月了。這6個月里,政策不斷 “優上加優”的同時,進駐的商戶、銷售的商品種類也經歷了多次“大增”。隨著臺嵐兩岸商戶的密切往來,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開啟了臺嵐貿易的嶄新篇章,也成為平潭一張獨特的對臺“名片”。
一數“全局變化”:已簽約180家商戶,銷售額達5200萬元人民幣
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只銷售從臺灣進口的“原汁原味”的商品,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它距離兩岸直航的澳前客運碼頭僅約1公里??偨ㄖ娣e16萬平方米,由38座閩南民居風格的建筑組成,分為臺灣免稅商品區、非免稅品區和輔助功能區,并設四街二十坊。如今,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已成為兩岸人民在嵐經商的“寶地”。
昨日,記者從平潭海關處獲悉,自6月17日開業以來,截至12月17日,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開業半年共申報進口940.1萬美元,購物游客累計15.4萬人次,銷售額達5200萬元人民幣。
從今年4月第一份入駐合同的簽約到如今,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已簽約近180家大小商戶,其中臺胞或臺資占比逾六成。并且引進了像金酒、臺鹽、臺啤等臺灣公營企業品牌;化妝品GMP協會、蘇澳區漁會等臺灣知名官方背景行業公會;中免、蘇寧云商等大陸央企或上市企業等。
二數“政策優化”:從“十五條”到“三舉措”
看到如今運行流暢的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誰都想不到,在開業之初,它曾面臨著人手短缺、經驗不足、時間匱乏等多重困難。
根據免稅市場運營中出現的實際狀況,海關方面積極進行監管模式優化,福建省檢驗檢疫局針對市場出臺“十五條”等政策,簡化前置審批事項,優化檢驗檢疫流程。此外,免稅市場還進一步拓展進貨渠道,開通了轉關通道,并開辟了臺北至澳前的海上貨運航線以降低經營成本,控制物流時間。
除了“十五條”的出臺,我區管委會還修訂出臺了《關于促進對臺小額貿易市場繁榮發展的若干意見》,在物流成本、獎勵、租金及二次裝修等方面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包括對轉關進口的臺灣水果予以1000元/噸運費補貼。此外,還加大配套設施的建設。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再次推出三大舉措,下放利好政策,包括同意平潭建設進口肉類指定口岸、下放部分檢疫審批權、支持入境通關便利化等。這意味著,未來在免稅市場,將有望買到臺灣熟制肉類食品。此外,還對從平潭口岸進口、在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銷售的臺灣地區產食品化妝品,試行風險評估基礎上的進口食品化妝品分級分類監管模式,提高通關速度。
三數“人心融化”:通關便捷、手續簡化、物流渠道加增……
政策的出臺,感受最深的莫過于第一受益人——商戶,首當其沖的,就是難以置信的通關速度了。就如呈盈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功亮回憶的,第一次進了2噸多臺灣水果,出關卻花了5個工作日,“現在可不同了,居然還能‘先上架,后抽檢’,這對水果來說很重要,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水果的新鮮度。”他說。
更讓商戶們贊嘆有加的,是簡化了標簽審核,從源頭上大幅減少更換標簽的商品數量,商戶們再也不用費時費力貼“白標”了。原來,這條政策出臺前,進口到免稅市場的預包裝食品不允許使用臺灣原標簽,商戶們需要另行加貼簡體中文的白色標簽。“委托制作一個產品的白標就要花費200元,進500個品種就要花費10000元,而且同一樣食品口味不同所使用的白標也不同。”主要銷售臺灣預包裝食品的臺軒免稅店經理李興財給記者算了這筆賬,“以前只敢進市場上最緊俏的商品,品相還不敢多,現在白標制作費用全省去,可以大膽進貨了。”
另外,針對物流成本較高問題,平潭海關除了鼓勵商家從平潭以外口岸進口貨物,還支持在澳前碼頭開通貨物供貨專線,支持金井港規劃建設。支持商家采取“前店后庫”經營模式,并促進保稅倉庫建設。
8月5日以來,隨著多項市場培育優惠措施的出臺,億山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三優免稅商行等將多批貨物通過福清江陰港口轉關至平潭,物流成本降低了不少……
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可以說,在艱難中成長,在探索中前進,然而,僅僅6個月的時間,卻從最初的被質疑,到如今的“一鋪難求”。不斷改變,不斷給商戶創造驚喜的它,在向兩岸人民表明平潭建設兩岸“共同家園”的誠意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