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坐擁606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延綿400多公里的海岸線、70公里的優質沙灘岸線,海洋生態資源是平潭的鮮明優勢。近年來,平潭依托生態優勢,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平潭的‘真寶貝’”的重要囑托,大力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與環境治理、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等工作。
沿著海岸線生長的一株株木麻黃,構筑起一道道牢固的綠色屏障,海陸之間風景無限,一幅生態宜居、美麗幸福的畫卷在嵐島徐徐鋪展開來。
風沙蔽日一去不復返
平潭地處福建東部海域,扼臺灣海峽南北交通要沖,地理位置特殊,是全國強風區之一。全區有五大沙荒風口,其中長江澳風口是平潭最大的風口,也是遭受風沙侵害最嚴重的區域。
實驗區成立以來,實驗區黨工委、管委會將長江澳沙荒風口綜合治理列為全區生態環境整治的重點,持續發動群眾在風口地帶退耕租地造林,并向海岸線推進,夯實平潭森林屏障。
“這里經歷了兩次造林,政府在風口最前沿修建擋風沙堤,并在沙堤上種植具有固沙效果的植物,因此這里的樹多了很多,風沙也小了許多。”附近村民林孝華對這里的變化有著切身的體會。
實驗區資源生態局林業管理處副處長江曉敏介紹,實驗區目前已建成5公里左右的沿海基干林帶,除了木麻黃,近年來還試驗種植了部分菌草,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風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
長江澳的變化只是平潭生態系統修復的縮影。近年來,實驗區通過沙荒風口治理、拓展造林空間、引進新的適生造林樹種等方式,筑起一道道綠色屏障。
如今,平潭五大風口總長21.3公里的前沿基干林帶和環島防護林成為海島的綠色屏障,平潭沿海防護林體系基本建成,昔日滿目荒涼、風沙蔽日的景象一去不復返。
沿海防護林叢叢綠意
幸福洋吹沙地位于平潭西部,總面積2.7萬畝,因為處于沿海地帶,這里曾經風沙肆虐。如今,這里被叢叢綠意所覆蓋。
2012至2018年,實驗區林業部門在幸福洋一、二期吹沙地上營造防風固沙林2.35萬畝,種植木麻黃470萬株。幸福洋吹沙地新建的防護林與蘆洋埔、長江澳的防護林連成一體,總面積5萬多畝,形成一片林海。這是目前全省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中面積最大、成林最快、森林景觀最佳、生態效果最好的示范區。
在幸福洋蘇平片區林分修復項目現場,周圍大片木麻黃林郁郁蔥蔥,新種的木麻黃正迎風生長,這里是去年幸福洋沿海防護林修復面積中最大的一片,大約200畝的荒地,補植了將近3萬株木麻黃。
“這里地表原來是呈裸露的斑塊狀,去年種的時候木麻黃高度只有1.2米左右,現在高度基本達到2米,成活率超90%。”實驗區市政園林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經理潘為富介紹,由于填海地鹽堿度較高,公司選用適應性較好的“閩平2號”木麻黃,在種植過程中采取擴穴、使用保水劑、增施鈣鎂磷復合肥等方法,提高苗木成活率。
2021年1月,福建省林業局將幸福洋片區防護林建設作為全省第二批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示范基地創建單位之一;同年6月,授牌“林業生態文明實踐基地”。
打造宜居宜游好生活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前往平潭君山環島路沿線海岸帶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海天一色的濱海風光,綠意濃濃的沿海防護林,干凈整潔的生態步道,人們或駐足遠眺、信步閑游,或慢跑騎行、觀景拍照,好不愜意。
在大力推進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平潭走出一條“生態+旅游”的新路子。在國際旅游島建設進程中,實驗區始終把綠色生態作為平潭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奮力打造國際知名的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文旅產業發展,開展“綠島花城”、生態廊道建設,先后建設“福建省森林村莊”17個(其中“國家森林鄉村”4個)、高級綠盈鄉村10個,美麗平潭基本形成。同時,通過南部、北部、環白青等生態廊道建設,打造“百里畫廊”“最美濱海岸線”,帶動沿線文旅產業發展,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堅持生態優先理念,從責任主體、管護運行、考核管理等方面入手,平潭最大限度地打通林業管護“最后一公里”。實驗區先后出臺實施方案和5項配套制度,建立了三級林長組織體系和12個部門協作機制,實現森林資源管理網格化和全覆蓋,并依托智慧信息平臺,實時監督護林員巡山護林,促成日常績效管理和巡山護林責任落到實處。
圍繞“生態、低碳、智慧、開放”原則,實驗區立足海島現有生態及地貌特征,邀請國內外頂級規劃設計單位參與編制生態環境保護、旅游開發等專項規劃,研究制定生態建設指標體系,將沙荒風口綜合治理、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綠色屏障建設納入防護林建設規劃范圍。“我們通過采用‘組團式+生態廊道’的布局方式,逐步構建‘綠屏抱城、擁灣向海、山海相連、多團簇群’山海城交融的空間格局,實現城市與自然的有機融合。”實驗區林長辦主任阮偉忠說。
下一步,實驗區將繼續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打造“田園風光、城市生活”為導向,以林長制統領森林資源管護等各項工作,持續開展“綠島花城”建設,大力發展城市空間立體綠化,推動生態公益林布局優化調整及森林質量精準改造提升,穩步實施生態示范基地建設,切實將平潭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旅游島。(作者:林舒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