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案件涌入法院,法官如何吃得消?為破解“案多人少”的難題,保證庭審效率,8日,一起涉臺離婚案件在平潭法院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敲響了平潭“云上法庭”第一槌。
據了解,該起案件中的原告張某是平潭白青鄉人,被告金某則來自臺灣新北市,二人于2008年結婚,后因故分居。分居后,夫妻二人溝通日漸減少,感情更加淡薄,張某遂提出離婚,但是金某遠在臺灣,不便到庭參與庭審。為幫助主審法官又快又準地辦理案件,提升審判質效,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平潭法院決定利用“云上法庭”來進行審理。
“云上法庭”智能庭審系統。
記者在庭審現場看到,開庭前,法官和當事人端坐在屏幕前,利用人臉識別系統自動,快速完成身份認證。庭審過程中,法官通過系統查看庭前舉證的證據,對同步接收到證據信息的當事人進行詢查。10多分鐘后,法官當場宣布休庭,并將擇日宣告判決結果。
據介紹,作為法官“看不見”的助手,“云上法庭”利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全程高效協助庭審,為審判管理和司法公開提供重要支撐。庭審結束后,“云上法庭”還將全面解構庭審過程,隨案生成庭審電子檔案并傳至電子卷宗系統,以供日后查閱追溯。
“這套系統讓庭審更加規范,節省了法官的工作量和時間,為庭審工作提質增效。”平潭法院涉臺案件審判庭副庭長郭淋說,這是他首次使用“云上法庭”智能庭審系統進行案件審理,庭審速度之快令他耳目一新。
郭淋正在使用“云上法庭”審理案件。
這是平潭法院推進信息化建設,著力打造“智慧法院”的一個縮影。今年6月,平潭法院為13套高清科技法庭安裝庭審語音識別系統,實現庭審語音同步轉錄為庭審筆錄。9月,平潭法院自建4G執行指揮單兵系統,實現執行指揮、執行現場視頻實時回傳,執行音視頻和案件自動關聯的功能。10月,該院還改造了3套互聯網法庭,實現在線庭審的功能。
下一步,平潭法院還將探索更多現代化方式,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運用在司法審判工作中。(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哲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