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天游峰蜿蜒而上的石梯上,密密麻麻的人流猶如“螞蟻搬家。”“從來沒有哪一個月份看到這么多游客。”在武夷山經營快速拍照生意的姜水說。
南平位于福建省北部,下轄10個縣,其中武夷山是享譽全球的風景名勝地和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地。
9月1日,南平啟動“一元門票游大武夷”活動,包含武夷山景區在內的全市12個a級景區近610元的門票變為1元,意味著僅武夷山就將損失千萬元門票收入,但給整個南平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通過將全市旅游資源整合打包、統一“叫賣”,南平旅游業從武夷山“一枝獨秀”走向“百花齊放”,進一步打響了“大武夷”旅游品牌。
在“一元門票”吸引下,9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289.77萬人次,同比增長78%;實現旅游收入26.33億元,同比增長49.7%。
南平市委書記裴金佳說,我們看重的是人流量的帶動效應,擺脫“門票依賴”,盤活吃住行游購娛等產業,打造一個成熟的旅游城市。
互聯網“流量思維”引領旅游產業
受到“一元門票”效應的影響,南平市近日決定,“一元門票游大武夷”活動再延長5個月。
“‘一元門票’既是旅游營銷的一次創新,也是倒逼旅游全產業鏈同步發展的嘗試。”南平市旅游局局長溫秀美說。
通過微信、微博、網站、手機短信和大型會展活動等多渠道宣傳,有效擴大了“一元門票游大武夷”的知曉率。今年9月來到南平旅游之前,已知曉“一元門票”活動的游客占78.4%,其中有55%通過新媒體獲取相關資訊。
據南平市旅游局統計,9月份,攜程、淘寶等在線旅行商累計吸引超百萬人次瀏覽和關注大武夷,日均訪問量達3.5萬多人次,百度搜索詞條中“大武夷”三字的搜索量達上億次。
業界人士認為,“一元門票游大武夷”活動借助互聯網“免費流量”思維實現了旅游產業發展理念的更新和突破。這種“免費流量”思維,就是利用“零門檻”帶來的可進入性,吸引眼球和點擊率,創新盈利模式,通過關聯產品和產業獲取高額回報。
南平市市長林寶金表示,通過“一元門票”活動,從各大網站獲取了游客數據,為智慧旅游平臺在線服務、營銷和監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擺脫“門票經濟”仍需多點發力
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期間,門票成為各大旅游景區的“敏感詞”。不少景區調漲門票價格,引發社會爭議。
“旅游產品結構比較單一,產業鏈太短,是造成‘門票依賴’的主要原因。”武夷山市旅游局副局長林飛說。
國家旅游局規劃司產業處武芳梅博士認為,當前應加快推動單一依靠門票收入的觀光型景區,向能為游客提供多種服務、包含多種業態的休閑度假型景區轉型。
林寶金同時指出,“一元門票”給南平帶來了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但游客猛增情況下也暴露出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旅游產品結構有待優化,景點同質化比較明顯,景區遠程指揮、監控等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等。為此,南平市決定今明兩年力爭再創10個以上4a級景區,加快智慧旅游建設。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魏小安建議,在移動互聯時代,景區可運用網絡思維和技術手段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線,加強線上線下互動,發展“流量經濟”,推動旅游產業加快轉型。
在各地景點門票普漲的情況下,福建省南平市卻推出了“一元門票游大武夷”活動,不僅讓更多游客領略到武夷山的魅力,還帶動了相關產業同步增長。專家表示,在互聯網時代,運用創新的方式,完全可以推動“門票經濟”向“綜合旅游經濟”轉型。(新華社記者 胡蘇 王博聞 黃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