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政和】
政和的風味小吃制作考究,風味獨特,食后令人難以忘懷。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東平小饹、東平扁肉、政和山珍糕、東平胰子、老鼠臘、米凍、政和牛途地瓜干、盒子糕等,在閩北享有盛譽。
東平扁肉
扁肉亦稱扁食、餛飩、云吞,政和東平扁肉有著數百年悠久歷史。東平扁肉質地脆嫩,清香可口,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無論逢年過節或平常皆可享用。
游客若到東平古鎮觀光游玩,隨便在街道兩旁的小吃店,就可品嘗到風味獨特的東平扁肉。也有人將其油炸而食,油炸的扁肉,金黃酥脆,咸香可口。
東平小饹
東平小饹乃政和美食一絕,其特點是鮮嫩爽口,油而不膩,清香甘甜,營養豐富,經常食用有養顏美容之效,是政和當地婚喪喜慶不可或缺的菜肴。主要原料有肥豬肉、蕨粉、白糖、蛋皮等,其制作方法復雜、精細、講究。
在2006年舉辦的閩北風味小吃展現場制作中,東平小饹獲得了“美食獎”。作為地方特色小吃,“小饹”美食以其獨特風味吸引了八方食客。
近年來,政和人又將東平小饹的原料配制加以改善,在餡中放入苜蓿粉使之有嚼勁,口感更好,出籠后的小饹色澤鮮亮、香氣誘人。
雞酒面
雞酒面
政和極具地方特色的小吃,據說只有在政和才能吃得到,原本是專門給生完孩子的產婦吃的。主要是用當地的紅米酒、冰糖與土雞熬燉成湯,澆在面條里,味道極為鮮美,政和本地人都喜歡吃。
東平胰子
東平胰子也叫肉胰子,政和地方風味小吃之一,其中以東平為最。去東平游玩做客,游客不僅可以吃到爽口的扁肉,而且可以品嘗到清香撲鼻的肉胰子。此道菜肴曾在2005年舉辦的“中華美食小吃節暨首屆閩北風味小吃展”上榮獲金獎。
山珍糕
政和地道山珍美食小吃,在閩北獨一無二,其獨特的做法和地方風味,倍受人們贊譽。山珍糕主料為馬玲薯、蕨粉、薯粉、蝦油、牛奶、白糖等。因其主料來源于高海拔山上的植物精加工制成而得雅名。
山珍糕其制作方法復雜、講究,要求高、工藝細。先把馬玲薯蒸熟去皮,放入石臼搗成泥狀,加入牛奶、蝦油,揉入薯粉、蕨粉,加少許白糖拌勻,然后放入鐵鍋翻滾煎烤,切做各樣形狀。其色澤金黃,嚼之不膩,味道獨特。
2005年的“中華美食小吃節暨首屆閩北風味小吃展”中,由政和意中意酒家選送的山珍糕榮獲金獎。
土豆餅
政和土豆餅原料十分簡單,味道卻是一頂一的香。制作方法是將土豆蒸軟用刀背輕拍成扁圓形,放入鍋中油煎,配以蒜葉,佐以當地特有的紅酒、鹽,簡簡單單卻十分好吃。
政和人稱為“米松”,具有獨特傳統風味,極富地方特色,其制作工藝頗為復雜和講究。需選好上等糯米,經浸泡、蒸熟后,攤倒在洗凈的竹藶里,經幾天霜凍后備用,過去農村只有在春節前才制作。
制糕時,先要將糯米油炸或爆松,然后倒入化開的麥牙糖和紅糖(或白糖)中攪勻,而后出鍋滾壓,趁熱快速將之切成塊片狀。政和米花糕厚如塊、薄如片、脆如酥、易貯存,香氣濃郁,清脆香甜,味道可口,乃政和一帶百姓新春佳節饋贈佳品。
盒子糕
盒子糕
政和盒子糕也叫燈盞糕,原料有蘿卜絲、芋頭絲,有的還有地瓜絲。雖然餡都是這些,但吃起來很脆很過癮,如果里面再加點辣椒那美得更沒的說了。
糍粑
糍粑也叫麻子果。冬至吃糍粑,是政和農家千年不變的地方風俗。政和的糍粑很具地方特色,它以上好糯米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
制作前將糯米洗凈,放入飯甑蒸熟后,趁熱迅速倒進石臼,兩人或三人手握大木錘,不斷使勁地捶搗,另一人配合用手不停翻轉,使之搗捶受力均勻。捶至粘糊、綿韌狀,趁熱快速用手捏出小塊狀,放入早已準備好的豆砂糖粉中隨心翻弄幾下,便可食用,其味清香撲鼻,味道極佳。
米凍
米凍顧名思義,以大米為主料,做成果凍狀,為政和有名小吃之一。其制作雖簡單但較講究,需手藝嫻熟者方能做出上等的成品。
制凍時,需選用上好的早米,淘洗浸泡一夜后,磨成米漿,加入少量沖泡過濾過的石灰堿水。準備一細木棒,鍋中水燒開后,將米漿徐徐倒入。邊倒邊用細木棒在鍋中攪拌。熬熟后即起鍋攤開冷卻,冷卻后就凝成膠樣的米凍。可煎可炸可煮食,全憑個人喜好。
牛途地瓜干
牛途地瓜干產于政和海拔近千米的澄源牛途村,當地村民選擇紅心地瓜經蒸煮、晾曬而成。制成的地瓜干每瓣手指頭大小,黃而略帶油黑,光滑松軟,香甜可口,是當地春節期間款待賓客的上等茶點,也是饋贈親友的禮品。
老鼠臘
老鼠臘,自古以來就是政和農家的一道地道美食。秋冬時節,在政和逛街時,興許會遇到上好的“老鼠臘”,因為平時是很難見其芳蹤。巧手的農家人用特制的鐵夾鉗在田中夾住田鼠,去其頭與皮,留其軀干和大腿。洗凈薰熟后,呈黑褐色,泛著誘人的油光,香氣郁郁,令人垂涎。
“老鼠臘,豬肉價”,老鼠臘常同蘿卜絲、辣椒干、大蒜絲一同熱炒,沖下紅酒,放入味精等調料,香中有辣,辣中帶甜,香氣撲鼻,味道之美,細細品之,美不勝收,且有滋補暖身之效,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品。
爆炒苦楮果
爆炒苦楮果
苦楮果主要產自政和縣的高山區。因鴛鴦喜食,此果故亦稱“鴛鴦果”。每年初冬,村民把采摘的苦楮果去殼,用水泡脹,磨成苦楮漿,經晾曬便成苦楮干,爆炒后味道鮮美。
苦楮干屬純天然無公害山珍食品,既是治濕疹、皮膚病的特效藥,也是上等的佳肴,因而常常成為人們拜訪親朋好友的送禮佳品。
【舌尖上的順昌】
順昌悠久的歷史文化,讓當地的一些美食從古到今都還保留著原有的風味,流傳至今。畬族文化與當地文化的相互交融,也衍生出灌蛋、順昌擂茶、煏鴨塊、燒肝、鄭坊豆腐等一系列美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灌蛋
“灌蛋”起源于順昌仁壽鄉,每當大年三十,順昌一帶的農家都有制作“灌蛋”的習俗,同時也是招待貴客的必備菜肴之一。這樣一道“土家”菜,還被列入南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煮好的“灌蛋”,外表晶瑩如雪,白里透黃,在青蔥點綴下色彩鮮艷。細品“灌蛋”,外皮嫩滑,蛋黃與肉菇山鮮味道交融,令人垂涎。
畬族擂茶
喝“擂茶”是順昌畬民的習俗,有冬春、夏擂茶之分。每年正月、三月和秋收之后,是喝擂茶的時日。冬季喝擂茶可祛風寒濕氣,暖胃熱身,治感冒;夏季喝擂茶可解暑去痧,清肺平肝。
順昌人喝擂茶時,常隨意圍坐在一張大圓桌,桌上放著“擂茶底”和“擂茶紹”,還有分盤裝的炒豆、米花等。吃時每人一只大碗用湯匙將“擂茶底”舀入碗中,加進炒豆、米花和適量“擂茶紹”,再沖進開水,剎時香飄滿堂、風味獨特。
煏鴨塊
煏鴨塊
煏鴨塊為順昌元坑農民過中元節的一道農家菜,其清香脆嫩、味道鮮美好下酒。
制作時選用上好的鴨肉用茶油爆炒,再用茶葉、糯米熏制,鴨肉便散發出自然的清香。肥而不膩的口感,讓食客意猶未盡。
燒肝
燒肝是順昌城東村獨具特色的菜肴。先將豬肝、五花肉、豬網油洗凈,再將豬肝、五花肉切成片狀,加入紅酒、食鹽、味精、五香粉、蛋清拌勻腌制,用網油將腌制好的豬肝、五花肉包裹成條狀,放在蒸籠擺好蒸熟放入油鍋過油,再切成片狀即可。
鄭坊豆腐
北方的豆腐點得老,南方的豆腐點得嫩。順昌鄭坊豆腐以“嫩”著稱,嫩得松軟,嫩得流油。更有名的要數鄭坊的炸豆腐(也叫油豆腐),是鄭坊的特產。
薄餅
又名春餅、春卷,是順昌傳統小吃。一般在元宵前后吃。順昌仁壽、嵐下等地以清明節必食為盛,端午節、春節也有吃薄餅的習俗。據悉,食薄餅是從古代的寒食節習俗演變而來的。
清明草餅
清明草餅
清明草又叫鼠鞠草,順昌人又叫南菇花草,清明期間生長,開黃花,葉片小,橢圓形。制作時將清明草洗凈,放到石臼中舂爛如泥狀,與略壓榨干的米漿、白糖一起調勻,用手揉搓成薄圓餅狀。鍋燒熱,放少許食用油,再將揉搓好的餅放進鍋內烙,不時淋些食用油,使其不沾鍋。正面烙好后再翻一面烙,待兩面烙硬即可食用。
清明草餅為天然綠色食品,味清香甜可口,有化痰止咳、降壓去風、清除腸道垃圾之效。
烏米飯
主要用烏飯紫,也就是烏捻樹、楓樹和火燒籽樹的嫩葉,搗碎取汁摻進糯米浸1小時后,將米撈出,放進飯甑蒸熟,拌紅糖后即可食用。
順昌畬族每年三月初三都有蒸烏米飯食用的習俗。據說這是為了紀念畬族始祖盤瓠王和民族英雄雷萬興。傳說吃了烏米飯,可防蟲、防蟻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