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小呀小丹桂,怎么愛你都不嫌累……你是我的小呀小丹桂,就像匡山日出的光輝,桂花又開放了,把浦城點綴……”
覺得歌詞陌生又熟悉?這就對了!這是由浦城網友精心打造的方言版《小蘋果》——《小丹桂》的歌詞。8月27日,《小丹桂》通過騰訊視頻、優酷、56等網絡媒體播出后,社會反響強烈,一周時間,點擊率就將近50萬次。
冒雨拍攝
古宅入景
特色
浦城腔 地方味
視頻一上傳,首先就得到了浦城網民的熱捧,網友紛紛留言:“有一種濃濃的浦城味”; “我看了十幾遍了,但還是喜歡看”……
這部又名《小丹桂》的浦城版《小蘋果》,開鏡就以浦城地方小吃肉餅和鍋邊糊售賣場景引入劇情。雖然片長只有7分9秒,但卻很具地方特色。除了肉餅、鍋邊糊、酸棗糕、桂花茶等浦城風味小吃在片中一一亮相外,方志敏廣場、五一三路、江濱公園、萬安浮橋、三山會館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標志性建筑、景點和名勝古跡都在視頻背景中得到體現。用浦城腔演繹的幽默搞笑劇情,更是貫穿短片始終。
緣起
有想法 大家幫
字幕顯示,這部《小丹桂》是由浦城龍鼎傳媒、小城印象婚紗攝影和浦城論壇聯合打造的。
問起怎么會想起制作一個這樣的片子,本片青年編導林喬告訴筆者,今年5月,他看到網上各地都在翻拍《小蘋果》,也萌生了拍一部浦城版本自娛自樂一下的念頭。于是,他和浦城論壇的幾位朋友談了自己的想法,結果得到大家的支持。大家認為,既然要翻拍,就得拍出自己的特色,把浦城文化元素滲入其中。隨后,他一邊醞釀劇情,一邊借助論壇和微信將計劃翻拍浦城版《小蘋果》的消息進行發布。很快,一群志同道合的網友便通過網絡聚攏到了一塊。
演員
主動來 很敬業
據介紹,參與拍攝的演員,全是攝制組通過微信、論壇等網絡平臺招募而來的本地各階層青少年歌舞愛好者。其中,有來自縣電視臺的青年記者,也有來自縣贛劇團的演員,有個體商鋪的老板,也有酒店打工的女孩。而第一個報名的則是“陳琳舞蹈班”的老師陳琳。她不但自告奮勇地提出愿意義務擔當節目中的主跳,還主動承擔舞蹈設計和全體演員的前期培訓工作。
隨后,贊助商也有了。于是,選景、排練、拍攝等工作便開始有序進行。
雖然是義務參與,但演員們都很敬業,積極性都很高,特別是許多參與演出的孩子們,為了騰出時間,他們主動放棄了暑假旅游的計劃。
拍攝
勤排練 細磨合
林喬說,這部視頻從排練到制作完成,前后花了1個多月時間,單單舞蹈動作訓練就花了20多天。
由于演員來自各行各業,很多人白天要上班。所以,排練和拍攝一般都安排在晚上或周末進行。但是大家配合默契,有時,一拍就是兩三個小時,沒有中途離開的。為了取得滿意效果,一個鏡頭都要經過好幾次的反復排練拍攝。最多時,一個鏡頭拍了50多次。
由于大家都是義務參與,片子從初排到制作完成,全部經費只花了八千元。主要是演員服裝、道具搬運、演員外出排練的車費、飲品等方面的開支,其中服裝費就占了大半。
經過1個多月的緊張排練,《小丹桂》于8月11日試鏡開拍,8月27日正式通過騰訊視頻網、優酷網、56網等媒體播出,點擊量逐日遞增,至3日,點擊率已近50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