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地挖穴、扶苗填土……日前,在松溪國有林場的山林間,一場熱火朝天的造林行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林場干部職工以飽滿的熱情奏響新春“奮進曲”。
“這批樹苗是良種杉木,成活率高、長勢快。經過專業技術人員的精心栽植,2—3年就能郁閉,6—9年后就能產生可觀收益。”松溪國有林場技術負責人指著新栽的樹苗介紹,合作造林不僅有科學的種植方案,林農還能通過參與造林、撫育管理獲取勞務收入,實現雙份增收。
近年來,松溪國有林場深化拓展“三爭”行動,落實“五增”目標,直面經營區周邊林地碎片化、經營管理分散等難題,推廣“森林生態銀行·四個一”股份合作經營模式,通過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經營方式,將原本分散的林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高效利用。該模式具體涵蓋“一村一平臺、一戶一股權、一年一分紅、一縣一數庫”,在確保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為林農帶來了長期穩定且可觀的收益。
在合作過程中,依托林場專業技術人員眾多、管理水平高超以及擁有種苗培育基地的優勢,科學選搭栽植樹種,嚴格遵循“良種良地良法”原則,實行“保底收益、一年一分紅、主伐再分紅”模式,真正讓“森林生態銀行”的成果廣泛惠及廣大林農,實現了森林增綠、林農增收、集體增財、林場增效的多贏局面。同時,林場順勢而為,推動林地集中連片經營,以“林農自愿、集體牽頭、利益共享”的方式,讓一塊塊“沉睡的林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以前,家里的山地零散,種樹基本靠天,收益只能眼巴巴地等。”家住鄭墩鎮前進村的林農老張說,如今,他家林地通過村集體生態銀行平臺托管給林場,按收益分紅。這樣一來,他不僅有了穩定收入,還能抽出精力發展其他產業,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目前,松溪國有林場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累計推動鄭墩鎮前進、張屯兩個村的林地流轉,并簽署整村規模化合作協議。“我們的目標,絕不僅僅是種樹,而是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經濟體系。”松溪國有林場場長楊旭靜表示,松溪國有林場將繼續大膽探索更加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積極推動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多元業態發展,進一步拓寬林農增收渠道。(周燕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