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串門,親戚抓了一把“太白兔奶糖”塞進你口袋,臨走時,又拿出一盒“六個鐵核桃”讓你帶回去。“粵力粵”“奧力奧”長得像“奧利奧”的“孿生兄弟”;“雲碧”和“雪碧”讓人分不清;稍不留意就把“康帥傅”當作“康師傅”買回家……在農村地區,不時能看到不法商家仿冒名牌生產銷售的“山寨食品”。
為切實營造安全放心的農村食品消費環境,5月中旬至6月中旬,南平市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農村市場“山寨食品”專項整治行動。
據了解,此次專項行動鎖定農村地區、城鄉接合部,重點排查包括“六個核桃”“特侖蘇”“金龍魚”“康師傅”“大白兔”等知名品牌在內的傍名牌“山寨食品”以及假冒偽劣、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著力整治預包裝食品標簽標識存在要素缺失、造假、混亂,配料表與營養成分表明顯不符,包裝標識、文字圖案等模仿其他品牌食品、誤導消費者的侵權“山寨食品”;無生產廠家、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無生產許可、無食品標簽的“五無”食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過期變質等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等。
市市場監管局將采取深入開展排查、深化重點整治、加強宣傳培訓、強化行業自律等多種舉措,將綜合治理、專項治理和日常監管有機結合,持續推進農村市場“山寨食品”治理,保障農村食品質量安全。
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將深入農村地區,對重點主體開展線索摸排,建立問題清單,及時發現、查處仿冒名牌、不正當競爭、標簽標識不符合規定等“山寨食品”及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為了從上游杜絕“山寨食品”等不合格食品流入農村市場,市場監管部門加強農村食品市場索證索票和進銷貨臺賬檢查,對來源不清、渠道不明、標簽不規范以及涉嫌侵權仿冒等問題食品,全部下架,停止銷售,依法進行調查處理。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對制假售假涉及面廣、數額巨大、危害嚴重的大要案及社會關注度高、影響惡劣的重點案件,采取掛牌督辦、聯合辦案等形式,追根溯源,徹查到底,決不姑息。
與此同時,市市場監管局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宣傳,發布辨識“山寨食品”等消費提示,組織農村地區食品銷售經營者進行集中培訓座談培訓,積極發揮食品安全協管員作用,構建行政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綜合治理體系。市場監管部門提醒,一旦發現“山寨食品”,消費者可撥打12315進行舉報投訴。(記者 謝紅燦 通訊員 董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