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假期,武夷山迎來旅游高峰,細心的游客發現,景區內多了很多“紅十字”:武夷山景區南入口、大紅袍劇場、燕子窠生態茶園有了紅十字救護站,各景點配備了紅十字急救箱,身穿紅十字馬甲的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一直以來,南平市紅十字會以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為己任,緊緊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當好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的助手,堅守群眾路線、堅持民生福祉,為閩北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應急救護 溫暖他人
無論是突發疫情或自然災害,還是日常生活中困難群眾需要幫助時,紅十字會總是及時伸出援手,把社會各界的大愛送到群眾手中。
2022年8月28日,延平市民陳大強在九峰橋下游泳,突感身體不適,眼見就要沉到水里。
危急時刻,義務值守的南平市紅十字水上救援志愿服務隊隊員丁式釵發現了他,果斷下水,成功將他救回岸上。丁式釵說:“作為水上救援隊的一員,救人是我們的職責,遇到這種情況,都會伸出援手。”
像南平市紅十字水上救援志愿服務隊伍,我市還有建甌紅十字螢火蟲志愿服務隊、紅十字應急救護師資志愿服務隊等31支紅十字志愿服務隊伍,他們積極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一同奔跑,在燃燒與奉獻中實現自我,溫暖他人。
志愿捐獻 照亮他人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獻血、捐獻造血干細胞、捐贈器官等愛心捐獻行動,捐者捐出的是愛心,受捐者得到的是生命的延續。
2022年11月,南平的高先生(化名)因突發疾病送往當地醫院,經醫務人員全力搶救無效,被診斷為嚴重腦出血,臨床腦死亡。隨后,家人含淚捐器官幫助5人重生。
全國道德模范朱邦月,僅因鄰居臨終前的一個托付,便從青年到暮年,無怨無悔地照顧著毫無親緣關系的三位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癥患者。2023年1月14日,朱邦月因病離世。遵照老人生前遺愿,將其遺體捐獻給福建中醫藥大學用于醫學研究。
據統計,2022年以來,全市共有28683人次參與無償獻血,獻血量達1016.1萬毫升;新招募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618人,新增加造血干細胞捐獻2例,累計捐獻總數17例;新增加器官捐獻志愿登記人數2791人,成功捐獻器官17例、遺體10例、眼角膜16例。
“救命神器” 為民服務
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是設置于公共場所、供非專業人士使用、專門用于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一種醫療設備,被譽為“救命神器”。
2022年10月26日,建甌市體育中心足球場,一男子在行走中,突然倒地不起,隨即出現了呼吸心臟驟停的情況。危急時刻,參加過救護培訓的群眾迅速組成了“臨時救護團隊”,運用心肺復蘇和AED成功將其從死神手中搶回。
“不僅如此,我們還積極參與省運會賽事服務保障工作。對志愿者、醫療人員、酒店員工等3000多名賽事服務人員進行應急救護培訓,并對接企業為省運會提供了30臺AED用于賽事服務保障。”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姚麗銘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公共場所已安裝AED126臺,市紅十字會已培訓救護員13529人。
今年,南平市紅十字會將持續推進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救護員培訓1.2萬人次、設置AED機120臺,讓更多老百姓受益。
公益募捐 傳遞真情
公益多是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份小小的付出,就可以溫暖彼此的心靈,進而溫暖整座城市。
2022年是南平市紅十字會“99公益日”的第5年,南平市紅十字會開展“愛過年·情暖閩北”和“新南平·‘救’在身邊”兩個公益項目募捐活動,呼吁全民參與,共赴愛心之旅。
全市機關各級黨組織、工青婦組織的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積極踴躍捐款,全市商(協)會、愛心企業、社會愛心人士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共籌集善款達116.01萬余元。
除此以外,南平市紅十字會還持續開展“紅十字博愛送萬家”“小天使基金”“紅十字光明天使救助”等項目,共惠及全市2200多戶7000多名困難群眾。
近年來,南平市紅十字會獲福建省第七屆應急救護大賽團體三等獎;參加“生命接力 大愛傳遞”人體器官捐獻生命接力“云”動會,榮獲福建省紅十字系統一等獎;建甌紅十字螢火蟲志愿服務隊榮獲“全國紅十字模范志愿服務組織”,市紅十字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隊隊長許方被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授予“全國紅十字志愿服務先進典型”稱號,紅十字會會員吳世堯被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評為“中國紅十字會會員之星”稱號……
星光不負趕路人,這些榮譽承載著紅十字人的辛苦付出和責任擔當,見證著紅十字人鏗鏘奮進的有力步伐。在紅十字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引領下,博愛之花在閩北大地綻放。(盧國華 通訊員 王建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