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雨過后,邵武市二都國有林場的淫羊藿繁育基地里,林木參天,陽光透過枝葉,斑駁地灑在林下種植的淫羊藿葉片上,生機勃勃。
“前些年,我們與北京盛諾基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合作,憑借著‘森林生態銀行’平臺,成功流轉了328畝的林下空間,發展林下經濟,種植中藥材淫羊藿。”二都國有林場場長劉紅躍介紹,根據林種類型、立地條件、坡度、林分郁閉度等情況,二都國有林場科學分析后統籌規劃,與企業方、村集體、合作社等簽訂5至10年等不同時長的林下空間流轉協議,此模式可以確保林下采收與林木主伐期合理協調,在科學培育大徑材的同時,將林下空間也利用起來,實現“以短養長”。
近年來,邵武市依托于南平市“森林生態銀行·四個一”(即:一村一平臺、一戶一股權、一年一分紅、一縣一數庫)林業股份合作經營模式的全面推廣,創新林下空間流轉機制,將不同產權的可利用林下空間登記錄入“森林生態銀行”,建立林下空間數據庫,實現分散資源規模化,合作流轉便捷化,并參照林權發證模式,在不動產系統內增設“林下空間經營權證”子目錄,保障林下空間經營主體權益。目前共登記可利用的林下空間面積4萬余畝,已完成流轉面積1.2萬余畝,參與流轉的企業、專業合作社30余家;發放“林下空間經營權證”10份、面積5000余畝。
最近,劉紅躍忙著推進與企業開展林下種植訂單式合作項目,“我們提供空間和管理,企業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持,并保底回購我們的產品,我們以51%的股權掌握主動權,將林下經濟發展的紅利牢牢攥在手中,目前我們準備與企業簽訂700畝林下空間合作協議,預計平均每畝每年的產值可達到3000元。”劉紅躍信心滿滿。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邵武關于“森林生態銀行”的探索創新只是我市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南平是全國重點集體林區,也是全國最早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地區之一。作為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南平始終認真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關于林業改革發展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不斷從更高層面、更寬領域推動林業改革發展。“森林生態銀行·四個一”林業股份合作經營模式的創新,為全國林改起到了探路子、樹典型、作示范的作用,先后入選中組部,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等國家部委發布的典型案例或推廣清單,并榮獲2021年度“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自然守護類別年度大獎,入選《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案例集(2022)》,成為全國林改工作的一面“旗幟”。
截至目前,“森林生態銀行·四個一”林業股份合作經營模式已推廣至全市83個鄉鎮230個村,合作經營模式涉及林地面積達9.54萬畝,惠及林農2.89萬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謝騰輝表示,全市林業部門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深入開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聚焦“增綠提質、增強支撐、增進福祉、增創特色、增固底板”以全面實施林長制為重要抓手,著力做好護綠、擴綠、轉綠文章,持續推進林業改革發展,深化推廣“森林生態銀行·四個一”林業股份合作經營模式、林下空間流轉機制等特色做法,力爭更多南平林業工作在全國、全省走前頭、作示范。(湯文娟 翁冰倩 朱維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