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5日從市環保局了解到,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開展以來,南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入戶調查和填報工作,現已進入污染源普查數據的質量審核階段。
全國污染源普查是依法開展的重大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每十年開展一次,為科學制定并實施有針對性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政策、規劃提供基礎數據保障。本次普查涉及范圍廣、參與部門多、普查任務重、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要求2017年完成前期準備、啟動清查建庫和普查試點,2018年完成全面普查,2019年完成成果總結與發布。根據前期全面清查結果,南平市納入普查對象的工業源、農業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移動源等4類污染源共7375家。至10月31日,南平市已100%完成了污染源普查的入戶調查和填報工作。
市污普辦主任林茂介紹,在普查數據質量審核階段,各級普查機構采取集中審核、多部門聯動會審和專家評審等方式,審核匯總數據,同時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普查對象原始數據進行細化審核。各縣(市、區)要圍繞保證數據質量這一核心,開展全過程質量控制,對報表數據的完整性、邏輯性、一致性、規范性和合理性,進行逐一復核。對于審核中發現的問題,做到舉一反三,需要現場核實的必須實地核查,確保每一項數據都準確無誤。
據悉,為保證此項工作在本月底完成,11月初,市污普辦已對各縣(市、區)的普查數據開展數據審核及質量評估工作。市污普辦表示,按照依法普查原則,任何地方、部門、單位和個人均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普查資料。廣大普查對象應理解并配合普查人員依法進行調查,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按照要求如實填報污染源普查表。各級普查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普查對象的技術和商業秘密,嚴格履行保密義務。
(本報記者羅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