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晚,晴好天氣后的南岸公園又恢復了往日的人頭攢動,在公園廣場上也如約出現身姿搖曳的廣場舞人群。
記者發現,與往日廣場上“震耳欲聾”的廣場舞音樂聲相比,當晚的幾支廣場舞隊伍都各自降低了音量,前來鍛煉休閑的市民們聽覺上也得到了“舒緩”。
“你看,經過設備檢測,此時廣場上的聲音在60分貝左右,在相應聲環境功能區環境聲音限值范圍內。”寧德市生態環境局東僑分局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指著手中的測試儀器告訴記者,自今年6月份東僑開發區開展“靜夜守護”城市夜間噪聲污染整治專項行動以來,市生態環境局東僑分局根據市民訴求,聯合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東僑大隊、東僑公安分局大門山派出所等單位,多次前往轄區公共場所排查廣場舞、集會等活動場地的噪聲超標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勸導、整改。
“從多次排查中,我們發現,廣場舞出現噪音擾民現象的原因多為集中區域各支隊伍所播放的舞蹈音樂不同,導致各自將音響音量越調越大,超過正常的限值范圍。”市生態環境局東僑分局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介紹道,根據該情況,聯合執法隊分別約談了各支廣場舞隊伍的負責人,要求其隊伍各自降低音量,控制在限值范圍之內。同時,東僑開發區“靜夜守護”專項行動領導小組還在南岸公園入口處放置了告知書,明確隊伍責任人、活動時間及控制活動音量。“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改,廣場舞噪音問題有所改善,我們將會持續關注,鞏固成效、防止反彈。”市生態環境局東僑分局綜合執法大隊負責人陳亮補充道。
今年6月,根據省、市、區工作部署和《寧德市“靜夜守護”城市夜間噪聲污染綜合整治行動方案》要求,東僑開發區結合實際,出臺了《東僑開發區“靜夜守護”城市夜間噪聲污染綜合整治行動方案》,并成立領導小組,梳理出建筑工地噪聲、社會生活噪聲、交通運輸噪聲、工業企業噪聲等四類噪聲,并根據各成員單位職能,列出專項工作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及問題線索清單,聯合開展各項排查整治行動。
在行動中,市生態環境局東僑分局全面梳理12345、12369等渠道的噪聲投訴,建立工作臺賬,完善接件、處理、反饋、銷號的閉環管理機制,確保投訴件處理到位;嚴格落實投訴處理四個“第一時間”要求,接收到噪聲投訴件后第一時間點擊辦理、第一時間與投訴人溝通、第一時間開展現場調查、第一時間告知投訴人處置情況,積極化解日常噪聲投訴糾紛。
“例如我局接到天茂城市廣場某培訓中心空調外機噪聲擾民的投訴,環境執法人員第一時間前往現場核實后發現,該培訓中心共有4臺空調外機,因集中放置不當,造成噪聲擾民。執法人員現場責令該培訓機構負責人限期整改,更換空調外機并增加隔音設施,減少噪聲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市生態環境局東僑分局局長楊明武說。
下一步,東僑開發區“靜夜守護”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將繼續推行1+X模式,擴大整治范圍,持續開展夜市大排檔、食品安全、渣土運輸、酒駕等專項檢查,并做好信訪投訴處置回頭看,及時收集各部門的噪聲信訪投訴件,針對重復投訴的疑難問題,開展多部門聯合整治,化解群眾難點痛點。同時,還將在整治過程中不斷摸索有特色、有亮點、可執行的工作模式,尤其是有關部門之間聯動配合體系和常態監管機制、聯合執法或綜合施治取得的優秀經驗、創新完善部門間的聯動配合體系和常態監管機制,推動形成協同高效的噪聲污染治理工作格局。(閩東日報記者 鄭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