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一條“福鼎93歲抗戰老兵病危尋找當年戰友”的信息在微信上倍受關注。信息上顯示:現年93歲的蔡國章,是福鼎人,為原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軍114師341團炮1連高射炮手。 參加過平津戰役、中南戰役、抗美援朝。12月8日,老人突發急病被送進福鼎市醫院重癥室搶救。其家屬稱,老人歷經槍林彈雨,一生艱苦,在病危之際,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尋找到曾經一起戰斗的戰友和所在的連隊。 他還懇求相關部門,確認他曾是這個國家的一名戰士。通過信息上留下的電話號碼,記者與老兵的兒子蔡先生取得聯系。 (來自:寧德網)
蔡先生告訴記者,其父親蔡國章,1922年4月出生,福鼎市人,1949年1月在天津入伍(第四野戰軍341團炮連),參加了解放天津戰役,后隨著部隊南下,相繼參加了解放湖北、湖南、貴州、云南等地的戰役。 1950年10月,蔡國章老人響應黨中央提出的“抗美援朝”口號,赴黑龍江省安東縣學習一個月后,赴朝鮮戰場參戰,在這次戰役后,蔡國章老人的戰友壯烈犧牲了104人,原來的161人只剩下57人。1953年停戰后,又幫助朝鮮當地人民重建家園四個月的時間。 得到了黨和國家的多次嘉獎。從部隊轉業回到福鼎家鄉后,在所在村擔任村民兵隊長。后來,在政府的安排下,蔡國章進入到一家國營造紙廠參加工作,1958年,造紙廠倒閉后,蔡國章就回鄉一直從事捕魚為生。 (來自:寧德網)
“12月8日,老父親突然病重,被送進福鼎市醫院重癥室搶救,現在生命危在旦夕,而每天高達5000元的保守治療費用讓我們一家無力承擔。” 蔡先生說,“如果實在沒辦法了,我們只能把老人接回家,現在老父親的生命時日不多了,可是家人多次尋找有關部門給予老人身份的確定,均因無法找到當年作戰的戰友作證而無果。” 蔡先生說,他們跑民政局尋求幫助,但是也只能獲得一些補助費,補助費從一開始25元每月增加到現在的幾百元每月。 蔡先生說,他們將尋找戰友的信息在網絡發出后,到目前為止,也只有收到一條信息告知,38軍在河北保定。 蔡先生說,現在一家人只想通過尋找老父親當年的抗戰戰友來幫助老人完成畢生的心愿,他們家有很證書、軍功章可以證明,但是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來自:寧德網)
背景介紹
1、平津戰役(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臺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3天。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以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平津戰役解放軍繳獲如下:火炮(門) 5537 ;輕重機槍(挺) 30271 ;長短槍(枝) 155944 ;坦克裝甲車(輛) 207;汽車(輛) 2390 ;飛機(架) 46 ;炮彈(發) 98820。
2、衡寶戰役 又稱中南戰役,與海南島戰役、西南戰役并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后的三大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中南地區以來的首次重大戰役,向中南地區進軍的決定性戰役,是橫跨開國大典的唯一大戰,歷時34天(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殲滅國民黨軍4.7萬余人,解放了湘南和湘西大部地區,為爾后第四野戰軍主力進軍廣西全殲白崇禧集團和第二野戰軍經湘西進軍西南創造了有利條件,對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華南、西南地區起到關鍵作用。 這一戰役,共圍殲白崇禧精銳主力第七軍和第四十八軍大部,與此同時,西路軍主力在右下江殲滅敵六十二師。桂軍此次雖然逃脫了全軍覆滅的厄運,但桂軍精銳共四個師全被“包了餃子”,白崇禧挨了林彪一記悶棍。
3、抗美援朝 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是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愿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4、第38集團軍 其前身是1946年8月編成的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第114師的前身是張學良的東北軍第53軍111師,抗日戰爭中在地下黨員萬毅將軍指揮下在山東舉行起義,編入八路軍。 遼沈戰役結束后,1948年11月,1縱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所轄第1師改稱第112師,第2師改稱第113師,第3師改稱第114師。同時將遼北獨立第10師劃歸38軍建制,改稱第151師,有近5萬人,并組建了炮兵,工兵和汽車部隊。接著迅速入關,參加平津戰役。 38軍在平津戰役中擔任天津主攻,率先突破天津城防,殲滅國民黨軍2.7萬,活捉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主攻天津成為38軍的第二個成名仗。在向全國進軍的路上,38軍還參加了宣沙,衡寶,廣西,滇南等大小戰役。在整個解放戰爭中,38軍從祖國最北的松花江邊一直打到云南中緬邊境,縱橫5000公里,轉戰11個省市,殲敵16余萬,攻占大小城市100余座,解放了半個中國。
5、在朝鮮戰爭中贏得“萬歲軍”美名 1950年38軍隨13兵團首批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軍長為梁興初將軍。在第一次戰役中,因38軍在與美第1騎兵師步兵第5團遭遇時,動作遲緩,貽誤了戰機,軍長梁興初被彭老總在志愿軍高級作戰會議上罵了個狗血噴頭,并說“再貽誤戰機,我要送你上軍事法庭“。 “知恥而后勇”,在第二次戰役中,38軍在梁興初將軍指揮下,擔負關鍵的穿插重任。第113師大膽冒充李偽軍潰退部隊,14小時急行軍70余公里,趕在了全機械化的美軍前,成功穿插三所里與龍源里。337團3連以果敢動作搶占松骨峰,一舉切斷了美第8集團軍南撤退路;激戰兩晝夜,不顧敵瘋狂突圍,死守陣地,打退美軍多次進攻,使敵南北兩部相距不到1公里卻始終無法會師,迫使其大部轉道新義州才避免了全軍覆滅的下場。 此役,38軍共殲敵1.1萬余人,繳獲坦克14輛,大炮200余門,汽車300余輛。一舉扭轉了整個朝鮮戰局。第二次戰役是38軍的第三次成名戰,也是使該軍名揚天下的戰役。志愿軍司令彭德懷在嘉獎電的最后親筆寫下“第38軍萬歲!”。 從此“萬歲軍”名揚四海。
《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列入今天中學教科書的著名的報告文學,就是著名作家魏巍采訪38軍337團的“松骨峰阻擊戰”的英雄事跡寫成的,為志愿軍贏得了“最可愛的人”的贊譽。在第4次戰役中,38軍背靠即將開凍的南漢江,依托簡易工事,頑強抗擊兵力,面對火力均占絕對優勢的聯合國軍的反撲,前仆后繼,使敵軍每晝夜只能前進不到900米,以巨大代價勝利完成了戰役掩護任務,受到志愿軍司令部的嘉獎。 抗美援朝戰爭,在38軍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該軍有3個連隊被志愿軍總部授予“二級戰斗英雄連”稱號,涌現出“一級戰斗英雄”2人,“二級戰斗英雄”14人,1萬多名指戰員榮立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