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樹枝呈魚骨狀,掛果主要就在這個位置,如果長得太長了,可以適當截短。”近日,在永泰縣嵩口鎮拂手松家庭農場,一場“傳經送寶”的李樹冬季管理培訓正如火如荼進行,講課的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高級農藝師潘少霖。
潘少霖是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南方李研究團隊的一員,多年來,團隊積極探索品種創新培育更多具有創新性的鮮食李品種,并建立福建省地方標準,通過科學的栽培和管理,幫助提升李果產量、質量,提升果園的經濟效益。而作為永泰最大、最優質的李果產區,嵩口也為團隊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的優質土壤。
據了解,嵩口鎮李果種植面積達3萬余畝,年產量近2萬噸。過去,采李果,制李干,是永泰家家戶戶的致富渠道。但隨著環境整治,蜜餞產業外遷以及農戶長期的粗放式管理,李果產業陷入了低迷。
嵩口鎮積極謀求產業發展的新出路,以全縣實施“六個一”先導項目,對接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南方李研究團隊,開展配套修剪、疏果、病蟲害防治、水肥管理等種植技術及采后處理技術的科普教育培訓,促進李果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在這個過程中,拂手松家庭農場負責人陳益財受益匪淺,在今年永泰縣李梅文化節的“斗李”大賽上,他的農場所產的優質李果獲得“芙蓉李果王”稱號。他告訴記者,來授課的專家講得通俗易懂,主要講的是果樹修剪整形、土壤管理、病蟲害防治方面,按照這樣的管理方式,他們更有信心把果樹管理好,把產量質量做上去。
今年以來,永泰通過實施“六個一”先導項目,發動各鄉鎮立足各自資源稟賦和特色主導產業引進“一支專家團隊”,為涉農經營主體、種養大戶等,提供“陪伴式”農技服務。據統計,全縣共引入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等專家團隊25支、成員80余人,共開展災后技術指導93次,解決實際問題286個。同時,鼓勵科技特派員加入到專家團隊,充實專家團隊力量。
“立足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縣里整合了專家資源,組建以農業農村部茶葉指導組專家、省農科院果樹專家等為核心的茶產業、李梅產業專家團隊,建立永泰區域產業專家工作站,開展全產業鏈技術指導和服務。”永泰縣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工作人員原敦說。(記者 葉欣童 通訊員 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