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15個部門共同主辦的2018年宣傳推選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活動網上投票正式啟動。
據悉,活動將推選出100個最美志愿者、100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100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和100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其中,我市共有6個先進典型入圍候選名單,分別是2名個人、1個組織、1個項目和2個社區。
最美志愿者候選人:黃以孟
今年86歲的黃以孟是一名老黨員,1992年從福建師范大學退休后,堅持退崗不退休,積極投身社區建設。2007年5月,黃以孟自費創辦社區“黨員宣傳欄”黑板報,義務向社區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積極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和踐行者。黃以孟一干便是11年,共出刊2500期2600版。同時,黃以孟也是“倉山區業余宣講團”“對湖街道業余講師團”成員,積極開展基層業余宣講。從2003年至今,他以自己實際行動為學子們作表率,培養了130余名高校志愿者。
最美志愿者候選人:薛建波
薛建波是福清龍田鎮一名鄉間廚師,從16歲開始參加志愿服務。23年來,薛建波堅持助老、助殘、助學、助困等志愿活動。2009年,薛建波在自己家中建起了“愛心倉庫”,購買了大量的生活物資,免費送給周邊有困難的家庭。2015年起,薛建波發起了“日行一善”志愿服務項目,每天堅持走訪一戶困難家庭。經過多年的發展,薛建波志愿者隊伍達到1300多人。截至目前,他個人已投入約200多萬元用于幫助貧困家庭,在志愿福建上登記的志愿服務時長為7000多個小時。
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候選):閩都鄉學講習所
2007年6月,福建省首個公益鄉學講壇——閩都鄉學講習所正式成立。講習所以“弘揚鄉俗文化,提倡愛國愛鄉,聯系古今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為宗旨,致力于傳播閩都特色文化。成立11年來,講習所組織閩都文化講座及相關文化活動700余場,成立閩都文化志愿者團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志愿活動,成為傳播福州民俗文化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講習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大學習”,賦予新內涵,打造出集理論學習、文化傳播、志愿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平臺。
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候選):“關愛國寶 保護家園”——海峽兩岸大熊貓體驗交流志愿服務項目
“關愛國寶 保護家園”——海峽兩岸大熊貓體驗交流志愿服務項目是由海峽(福州)大熊貓愛心志愿者服務團于2005年發起的,旨在促進海峽兩岸大熊貓的保護和交流,該項目充分發揮了區域和野生動物保護專業的優勢,密集地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兩岸交流活動,既提高了人們保護動物的意識,又增進了海峽兩岸的民間友誼,共同搭建了兩岸交流平臺。
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候選):福州市倉山區金山街道麗景社區
麗景社區通過打造志愿服務陣地、組建志愿服務隊伍,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16年,建立“麗景社區志愿服務站”,開展常態化便民志愿服務活動。2017年,在麗景天成小區門口成立“金山街道麗景社區志愿服務驛站”,擁有便民服務、志愿服務和慈善救助三大功能。今年,承辦了福州市首家志愿服務孵化基地——倉山區志愿服務孵化基地。此外,社區還成立了多支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各項志愿服務。
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候選):福州市鼓樓區南街街道三坊七巷社區
三坊七巷社區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功能,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整合資源,抓住志愿服務的有效載體,實現群眾的自我教育和實踐教育。通過與企事業單位共建,盤活坊巷“一盤棋”,找到志愿服務支撐點。并組建扶貧助困、家政服務、醫療保健、社區工作等志愿服務隊伍,讓志愿者活躍在街區坊巷、小區樓院,持續開展志愿服務,形成街區里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顏瀾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