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倉山區蓋山鎮竹欖村,37歲的村民黃亞秋投入7萬多元,在自家的樓頂建了一個小型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站,晴天時每天可發40-50度電,不僅能滿足家用,還可以賣給國家電網。這一節能又賺錢的環保方式,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好奇。昨日,記者對此進行了實地探訪。
屋頂的光伏發電板面積約六十平方米
主人是名電工 花了半年時間組裝
黃亞秋是一名電工。近幾年,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網絡上了解到這項政策后,他便有了在自家4樓的樓頂建一座小型光伏發電站的想法,“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投入7萬多元,由36塊光伏發電板組成,5月中旬才全部組裝好。”
黃亞秋告訴海都記者,“光伏發電板能將太陽能轉化成直流電,再通過電線連接到變壓器轉化成交流電,雨天也能發電,不過,太陽光越強,轉化的電能就越多。”
昨日上午,天上正下著雨,在黃亞秋家中的天臺上,海都記者看到,這些光伏發電板被鋁合金架子架起,整個面積約有60平方米,每塊光伏發電板下方都有個小黑盒,上面連接著黑色電線,將光伏板收集的能量聚集在一起,傳遞到一個設置在樓梯的紅色箱子中。
“如果是晴天,一天的發電量在40-50度間。”黃亞秋說,家里的空調、電熱水器、電飯煲等電器全部開啟,也無法用完這個電量。
審核通過后 可賣電給國家電網
據了解,黃亞秋已和國家電網福州供電公司簽訂了合同,有效期10年,將多余的電量賣給國家。目前,他家的光伏發電站已通過電力部門驗收,被允許并入國家電網。
福州供電公司的一名專家說,光伏發電對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有重要意義,“黃亞秋家中的光伏電站屬于分布式光伏,比較適合南方地區。”
該專家介紹,個人用戶要安裝光伏發電設備,只要選定國家認可的有資質的施工隊伍和選用國家認證品牌的光伏發電器件,就可以自行安裝,如果要并入國家電網,必須通過電力部門的審核。
據了解,市民發電上網的費用結算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每發一度電,國家補貼0.42元,再扣除自己用的電量,供電公司會以0.3737元的價格收購;一種是將自己發的電全部上網,按每度0.85元的價格補貼(這個價位包含了國家的補貼和上網的電價)。 (海都記者 吳臻/文毛朝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