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火了之后,在一些網購平臺上,不少賣家都把自己的產品往盲盒上靠,有的借助盲盒來“清庫存”,有的專門賣文玩玉石等高標價盲盒,“開張吃三年”,還有的竟然賣起了活體動物盲盒……
而與此相對的售后服務卻亟待改善,部分賣家在銷售盲盒前對產品信息的描述不盡真實,還聲稱盲盒一經售出不退不換,有的網絡平臺竟然也為此背書,同意這樣的規則,導致消費者維權難度不小,往往只能吃啞巴虧。對此,中消協官網近日發布警示提示,提醒消費者勿盲目購買盲盒,不少網友也建議慎買盲盒。
活體動物盲盒亂象
賣家售出不退不換
盲盒的玩法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亂,盲盒里面不再只是玩具、手辦等,賣家仿佛覺得無物不可盲盒,什么產品都敢往里面放,更不用提活體動物了。記者在網購平臺檢索時發現,有多家店鋪售賣“烏龜盲盒”,價格便宜的只要10元左右,貴的有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賣家的店鋪封面中,不少貼著卡通或虛擬圖片,圖片上標注著驚喜、快樂、刺激等吸引眼球的字樣。
在烏龜盲盒詳情界面,不少賣家表示“別問我什么龜,我也不知道”“一切皆有可能”“所有產品一經售出,不退不換不接受中差評”“玩得起再拍”“心態不好的千萬別拍”。不過,記者也注意到了,就像賣家還提到的“你可能會賺,但賣家絕對不會虧”,賣家在銷售烏龜盲盒中并不考慮售后服務的問題,這種不退換的規則甚至得到了部分平臺的支持。
網友“影子”在某直播平臺花了近800元購買了5個烏龜盲盒,可打開一看,烏龜并不值錢,總價甚至不到400元。感覺上當之后,網友以賣家售賣活體烏龜盲盒等理由向平臺申請退款,結果被平臺拒絕,而在此期間,賣家當即將該網友所拍的烏龜盲盒快遞給他。收到快遞時,網友“影子”注意到,明明運的是活體烏龜,快遞單上卻備注成文具。
網友:不能以盲盒為由
侵犯消費者權益
有網友表示,盲盒這種隨機化的體驗讓不少人感到新鮮刺激,但“盲盒熱”背后的上癮和賭博心理也不容忽視,不少盲盒愛好者每月花費不菲。而把活體動物也放在盲盒中賣,一旦動物在快遞途中發生意外,很可能把驚喜搞成了驚嚇,盲盒更不能這么隨便玩。
記者注意到,多家快遞公司都明確表明,禁止運送活體動物,為何一些賣家還能堂而皇之地將活體動物打包成快遞寄送,其中的問題值得深思,有關快遞公司更要加強把關審核。
不少網友認為,消費者具有知情權,不能借著盲盒的由頭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要對產品信息明確告知。有的賣家所謂的“別問什么龜”,其實已經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此外,所謂盲盒一經售出不退不換也是一條霸王條款,盲盒內的產品如果質量不合格,一樣也是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
中消協:盲盒經營者須承擔
法定質量擔保責任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也點名盲盒消費,提醒經營者銷售盲盒應當規范,消費者不要盲目購買盲盒。中消協指出,盲盒與普通商品相比,具有很強的信息不對稱性,消費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廣告宣傳來選購,這就很容易被商家的夸大商品價值、虛構中獎概率、顏色款式不符等虛假宣傳所誤導。
中消協提到,有消費者反映,一些商家“店大欺客”,遇到質量問題只換不退;還有一些商家售后效率低下,對消費者的問題一直拖延處理。對此,中消協認為,無論盲盒是按照正品銷售還是附屬品銷售,盲盒本身都是商品,經營者都必須承擔法定的質量擔保責任。
此外,盲盒經營者應確保商品質量信息真實,保障消費者知情選擇。盡管盲盒銷售中關于產品的款式等存在一定的保密性,但關系產品質量和服務的信息,如產地、成分、生產日期、保質期、使用存儲條件、安全警示、價格、“三包”等均應當充分告知。(記者陳麗明)